33.(5分)水稻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為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現在用純種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觀察,花粉有一半呈藍黑色,一半呈橙紅色。請回答:
(1)此實驗中F1的兩種花粉粒的數量比例為 ▲ ,證明了 ▲ 。
(2)如果讓F1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產生的花粉用碘液處理,其中呈藍黑色的花粉所占比例為 ▲ 。將這種花粉進行離體培養,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 。在一般情況下,這種植株能否產生后代? ▲ 。
32.蠶的黃色繭(Y)對白色繭(y)是顯性,抑制黃色出現的基因(I)對黃色出現的基因(i)是顯性。即有(I)基因存在時即使有(Y)存在時個體表現仍是白色。現用雜合白色繭(IiYy)蠶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繭對黃色繭理論上的分離比不可能是
A.3:1 B.13:3 C.1:1 D.15:1
通州市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生物試卷(A卷)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80分)
31.在培養R型菌的培養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一部分R型菌能夠轉變成S型菌;將S型菌的蛋白質加入到培養R型菌的培養基中,R型菌不能轉變成S型菌。這個實驗能說明
A.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
B.細菌具有一定的基因重組的能力
C.細菌具有從外界攝取外源DNA分子的能力
D.DNA能夠進入細菌,而蛋白質不能進入細菌
30.下列關于變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物所發生的基因突變一般是有害的
B.基因重組不能產生新的基因,只能產生新基因型,而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
C.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基因重組
D.人為改變環境條件,可以促使生物產生變異,但這種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29.將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待其長成開花時用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得到了新植株。下列有關新植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體細胞內沒有同源染色體 B.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C.可能是純合體也可能是雜合體 D.一定是純合體
28.下列哪些細胞可能與下圖左邊所示的精細胞由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產生
27.基因重組包括
A.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B.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交換
C.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的隨機結合
D.將外源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26.用限制酶切割一個目的基因,共有幾個磷酸和脫氧核糖連接的鍵被水解
A.4 B.3 C.2 D.1
25.細菌的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一個堿基對。在插入位點的附近,再發生下列哪種情況,有可能對其編碼的蛋白質結構影響最小
A.置換1個堿基對 B.增加3個堿基對
C.缺失4個堿基對 D.缺失3個堿基對
24.下列有關受精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受精時有且只有一個精子和卵細胞接觸
B.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也是決定性別的時候
C.受精過程主要是精子和卵細胞的核融合的過程
D.受精后染色體又恢復到體細胞染色體的數目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