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世紀50年代中期,歐洲政治格局最大的變化是
A、歐洲國家走向聯合 B、德國完全分裂
C、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 D、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對峙
16、19世紀70年代,德、法兩國相繼頒布了憲法,這兩部憲法內容上的共同之處是
A、國家元首獨掌行政大權 B、國家元首對議會負責
C、國家元首任命內閣成員 D、議會完全行使立法權
15、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有段議論:“我們人類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的標準,那發揮大才大德的人才當得起一個‘貴’字,否則就只能算是‘賤’”。這段議論
A、否定教會的作用 B、矛頭直指封建等級制度
C、肯定知識的作用 D、宣揚了等級制度
14、歐洲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十分推崇中國文化。伏爾泰認為,中國是“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國家”,“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信奉儒學的中國人“沒有侮辱理性和曲解 ”。這足以說明
A、當時中國的社會制度比歐洲各國優越
B、伏爾泰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評價表達了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學和歐洲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相同
D、中國文化在歐洲啟蒙思想家中產生過影響
13、“人是城邦的動物”,這是亞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A、公民是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城邦的狹小,使公民更直接地參與城邦政治,更積極地追求民主自由
C、城邦公民具有獨立的集體榮譽感,往往將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
D、希臘公民珍惜個人自由,認為每一位公民屬于他自己
12、下圖所示的會議紀念館的紀念意義主要在于這次會議曾經
A、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B、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C、制定了全面抗戰的路線 D、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
![]() |
11、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能夠實現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
10、近代以來,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中國固有的文明受到沖擊和挑戰。下列哪些是這一沖擊的表現
①新式學堂的興起和科舉制的廢除 ②長袍馬褂的革除、西裝革履的興起
③布票、糧票的流行 ④交通工具的革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9、1904―1907年中國興起了一個興辦實業的新浪潮,有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相信能認購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權,于是爭相認購股票,引起全國到處創辦股份、合伙或獨資經營的新企業。”以上材料說明這次興辦實業的浪潮
A、直接推動力是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B、與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機相聯系,具有愛國性質
C、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國政府發展實業政策的結果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