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這里的“時局”是指
A.日本擴大侵略 B.美日爭奪激烈 C.抗日高潮出現 D.國共分裂對峙
18.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下圖地點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主要解決了黨的
A.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
B.政治路線和黨的作風
C.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
D.組織問題和思想路線
17.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國民政府節節退讓,引起愛國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愛國力
量的不滿。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曾經率軍進行英勇抵抗的國民黨將領有
①張學良 ②蔡廷鍇 ③馮玉祥 ④馬占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6.每年的
強,振興中華。88年前的日本關東軍制造的那一場事變的影響不包括
A.一戰后形成的帝國主義統治秩序被打破
B.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開始向社會主要矛盾上升
C.加深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 .D.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15.上個世紀30年代,中央土地人民委員部(簡稱土地部)在瑞金成立,開始了中國革
命史上的第一次偉大的土地變革運動。這次土地變革運動的主要內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B.將土地收歸蘇維埃政權所有
C.清理地主財產,焚毀田契、債約和帳簿
D.領導根據地軍民進行經濟建設
14.“邊界紅旗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
國政治上有重大意義。”這一局面產生的必要條件是
A.南方在大革命時期的革命洗禮 B.良好的群眾基礎
C.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D.有相當數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13.井岡山之前,他是黨內一介書生;之后,他變成中國歷史上的曠世偉人。毛澤東總
結井岡山斗爭經驗,寫了三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說明
A.反帝反封建是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
B.共產黨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存在的重要條件
C.一定數量的紅軍是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條件
D.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特殊國情決定的
12.毛澤東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興奮地寫道:“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沉,霹靂一聲暴動。”這次起義與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
起義相比,最明顯的不同是
A.以奪取大城市為目標 B.吸取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
C.開始使用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D.建立了農村根據地
11.有關“八七會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給中國革命指出了新的出路 B.決定發動秋收起義
C.決定把工作重心轉向農村 D.認識到了武裝斗爭的重要性
10.國民革命失敗后,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基礎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廣大人民接受
②經過革命洗禮的湘贛等省群眾基礎好
③共產黨開始掌握部分武裝
④中共注意吸取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