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步驟A中只有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才能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進一步才能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步驟B中只有使結點到達同樣的位置O,才能表示兩種情況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對力進行正交分解,然后求出兩角余弦值的比值.
(3)在該實驗中,由于P、O的位置確定,則A彈簧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合力又一定,則彈簧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也一定,不需進行多次實驗.
解答 解:(1)本實驗為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圖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論值和實際值,然后進行比較,得出結果.所以,實驗時,除記錄彈簧秤的示數外,還要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以便確定兩個拉力的方向,這樣才能作出拉力的圖示.
步驟A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步驟B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2)根據O點處于平衡狀態,正交分解有:豎直方向:4sinα+3sinβ=5 水平方向:3cosα=4cosβ 解得:cosα:cos β=4:3.
(3)A、實驗通過作出三個力的圖示,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須要知道.故A正確;
B、拉線方向必須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確保力的大小準確性.故B正確;
C、由圖丁可知,F'方向與重物重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它表示用一個測力計測出來的力,F表示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的力,故C正確;
D、當結點O位置確定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也確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確定,兩力大小與方向均一定,因此彈簧測力計B的大小與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變拉力多次實驗.故D錯誤;故選ABC.
故答案為:(1)沒有記錄兩拉力的方向;沒有說明要把結點拉至O點;(2)4:3;(3)ABC.
點評 本實驗關鍵理解實驗原理,根據實驗原理分析實驗步驟中有無遺漏或缺陷,因此掌握實驗原理是解決實驗問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4mg}{5}$ | B. | $\frac{9mg}{16}$ | C. | $\frac{7mg}{25}$ | D. | $\frac{9mg}{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球的高度一定降低 | |
B. | 兩球的高度可能均不變 | |
C. | 兩球的高度均升高,但A球升高的高度比B球大 | |
D. | 兩球的高度均升高,但A球升高的高度與B球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0 | B. | 0、50 J | C. | 50 J、500 J | D. | 500 J、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細繩穩定地指示在c處,則說明汽車在勻速行駛 | |
B. | 若細繩穩定地指示在b處,則說明汽車在勻加速行駛 | |
C. | 若細繩穩定地指示在b處,則0.5s內汽車速度增大了5m/s | |
D. | 若細繩穩定地指示在d處,則0.5s內汽車速度減小了5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已知飛船運動的軌道半徑、周期以及引力常量,可算出飛船的質量 | |
B. | 飛船繞地球沿圓軌道運動的速度比同步衛星的速度大,運動周期比同步衛星周期小 | |
C. | 宇航員在飛船上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測力計、壓強計、天平等都不能正常使用 | |
D. | 若有兩個這樣的飛船在同一軌道上,相隔一段距離一前一后沿同一方向繞行,只要后一飛船向后噴氣加速,則兩飛船一定能實現對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