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型 | 耐鹽堿早熟 | 耐鹽堿晚熟 | 不耐鹽堿早熟 | 不耐鹽堿晚熟 |
個體數 | 110 | 38 | 36 | 12 |
分析 1、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
2、分析表格中子二代的表現型可知,耐鹽堿早熟:耐鹽堿晚熟:不耐鹽堿早熟:不耐鹽堿晚熟≈9:3:3:1,因此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Dd.
解答 解:(1)①早熟和晚熟是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等位基因的區別是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RNA聚合酶的結合部位是啟動子.
②根據F2的性狀分離比:3耐鹽堿:1不耐鹽堿、3早熟:1晚熟,可以推斷F1為基因型為B+B-Dd;兩親本基因可以表示為B+B-D_(耐鹽堿早熟)×B-B-D_(不耐鹽堿早熟),因“從F1中選取一株進行自交”F1只要有基因型為B+B-Dd即可,故不耐鹽堿早熟基因型可能為B-B-Dd 或 B-B-DD.
③統計F2性狀分離比接近9:3:3:1,說明二者在遺傳時互不干擾,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F2中耐鹽早熟(B+_D_)中純合子的比例是B+B+DD=$\frac{1}{3}×\frac{1}{3}=\frac{1}{9}$.
(2)測交是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交配(B-B-dd).
(3)同地的物種形成(同域種化)同一物種在相同的環境,由于行為改變或基因突變等原因而演化為不同的物種;題干中的情景與此相符;配子減數分裂異常染色體數目加倍,屬于染色體畸變(染色體變異).
故答案為;
(1)①堿基(或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的差異 RNA聚合酶
②B-B-Dd 或 B-B-DD
③自由組合 $\frac{1}{9}$
(2)遺傳圖解如下
(3)同地的物種形成 染色體畸變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基因和遺傳信息的概念,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學會根據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推測親本基因型、所遵循的遺傳規律,并應用遺傳規律解和遺傳圖解答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時,需要適宜的溫度、營養、氧氣和pH | |
B. | 外植體的種類、年齡、保存時間的長短能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結果 | |
C. | 不同植物進行組織培養時,所需的溫度有所不同 | |
D. | 由外植體形成幼苗的過程中,培養基中有機物的總量先減少后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選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據生態工程的協調與平衡原理 | |
B. | 治理沙化環境說明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 |
C. | 沙化環境中影響群落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 | |
D. | 沙漠干旱環境植物種類單一,因而動物種類也十分稀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工投放的飼料是該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魚類的主要食物 | |
B. | 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凈化污水的重要途徑 | |
C. | 輸入該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是養殖場污水中有機物的能量 | |
D. | 該濕地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其群落發生初生演替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定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從動植物細胞的區別來看,有液泡的是植物細胞,沒有液泡的是動物細胞
B.進入人體內的抗原都可能成為靶細胞的一部分
C.某動物肝細胞和神經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細胞的DNA不同
D.在一個細胞周期中,T和U兩種堿基被大量利用時,表明細胞分裂正處于分裂間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