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生物物種豐富度的增加屬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態位的變化趨勢是多樣性增加.人工生態系統建立的目的是設法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在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解答 解:(1)間接價值,一般表現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鞏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蝕、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氣候、吸收污染物,調節碳氧平衡,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2)由于人類活動排放過多的污染物,超過了湖泊凈化能力,其自我調節能力降低,抵抗力穩定性減弱.
(3)改造成濕地公園屬于次生演替,改造時要適當增加生物種類,遵循了生物多樣性原理.為了使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避免生態系統的失衡和破壞,還要遵循協調與平衡原理.
(4)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10%-20%,改造后的濕地中,有一條食物鏈為甲(w1)→乙(w2)→丙(w3),括號內為該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況下測算,發現w2遠小于$\frac{{w}_{1}}{10}$,其主要原因是: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還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營養級的其他種群.
故答案為:
(1)間接
(2)自我調節能力 抵抗力
(3)次生演替 物種多樣性 使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避免生態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還有一部分流入與乙同營養級的其他種群
點評 本題重點考查了濕地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同時還綜合了生態系統類型、物質循環和穩定性及水體富營養化等內容,意在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脂肪、核酸和ATP都含有C、H、0、N、P五種元素 | |
B. | 分泌蛋白的過程體現了膜的流動性這一功能特性 | |
C. | 某肽鏈在合成時脫去100個分子的水,則該肽鏈中至少含有102個氧原子 | |
D. | 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后能得到4種脫氧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雜交組合 | 第1組 | 第2組 | 第3組 | 第4組 | 第5組 | |
康貝爾鴨♀× 金定鴨♂ | 金定鴨♀× 康貝爾鴨♂ | 第1組的F1 自交 | 第2組的F1 自交 | 第2組的F1♀× 康貝爾鴨♂ | ||
后代所產蛋 (顏色及數目) | 青色(枚) | 26178 | 7628 | 2940 | 2730 | 1754 |
白色(枚) | 109 | 58 | 1050 | 918 | 16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的皮膚 | B. | 綿羊肝臟 | C. | 牛卵巢 | D. | 家兔胚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態工程是無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B. | 生態工程追求經濟和生態的雙贏 | ||
C. | 生態工程是生態學和工程學的結合 | D. | 應用物質循環再生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表現型 | 耐鹽堿早熟 | 耐鹽堿晚熟 | 不耐鹽堿早熟 | 不耐鹽堿晚熟 |
個體數 | 110 | 38 | 36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凋亡是不利因素使細胞正常的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 | |
B. | 免疫細胞凋亡是一種病理現象,患者可服用昆布多糖進行治療 | |
C. | 昆布多糖抑制癌細胞轉移可能與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變化有關 | |
D. | 免疫細胞的凋亡與遺傳機制無關,而與糖類的數量和種類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