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編號 | 捕食者數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甲表示正常女性(非孕婦)進食適量葡萄糖后血糖和胰島素濃度的變化,圖乙表示某孕婦進食同等葡萄糖后血糖濃度的變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
A.胰島素濃度升高是由血糖濃度升高直接刺激引起的 |
B.該孕婦的胰島B細胞對血糖變化較正常女性不敏感,產生胰島素速度較慢 |
C.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導致孕婦血糖濃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
D.此孕婦不一定患有糖尿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所指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
B.所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C.所說的循環是指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出現、循環流動
D.物質在循環過程中不斷遞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生物課外興趣小組對甲、乙兩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豐富度進行了調查研究,每次隨機取相同體積的甲、乙兩地土壤對比研究。結果發現,甲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平均有18種,個體數平均值是109個,乙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平均有15種,個體數平均值是209個,則甲、乙兩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大小是 ( )
A.甲=乙 | B.甲>乙 |
C.甲<乙 | D.無法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中4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4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
B.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
C.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
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生物對同種食物不同大小個體的捕食比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據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乙以甲為食、丙以乙為食 |
B.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甲與丙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 |
C.某地區僅有該種類食物存在時,乙種群最可能保持數量的基本穩定 |
D.圖示捕食狀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不再發生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為了研究重金屬污染物Pb2+對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研究人員將杜氏鹽藻分別置于A~E五種培養液中培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定期取藻液測定杜氏鹽藻密度,結果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A培養液中,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
B.A培養液中杜氏鹽藻種內競爭程度第8天比第16天強 |
C.Pb2+對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增長具有抑制作用 |
D.培養液中的Pb2+濃度越大,杜氏鹽藻密度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少數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現胸悶、氣急和呼吸困難等過敏(超敏)反應癥狀,嚴重者發生休克。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青霉素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和記憶性 |
C.機體初次接觸青霉素后,活化的漿細胞分泌淋巴因子 |
D.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觸青霉素后會發生自身免疫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一個數量足夠大的種群中,下列因素不改變基因頻率的是 ( )
A.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由于體型和正常人的差異很難找到配偶
B.雄羚羊之間為爭奪雌羚羊發生爭斗
C.豌豆通常自花傳粉,不能自由交配
D.在一個大的種群中,發生不定向的基因突變,如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