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生物對同種食物不同大小個體的捕食比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據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乙以甲為食、丙以乙為食 |
B.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甲與丙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 |
C.某地區僅有該種類食物存在時,乙種群最可能保持數量的基本穩定 |
D.圖示捕食狀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不再發生變化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若甲、乙兩圖均表示人體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細胞之間的相互聯系,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體對寒冷刺激作出的反應只與圖甲有關 |
B.細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細胞b,并參與細胞代謝 |
C.細胞c受到刺激產生的興奮通過電信號傳遞給細胞d |
D.如果細胞a是垂體細胞,細胞b可以表示性腺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一組是( )
①一塊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蟲、蛹和成蟲
②崇明島東灘的全部生物
③東方綠舟的全部生物及無機環境
④九段沙濕地的全部動物及綠色植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① | D.①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構成了食物網。如圖所示是一個陸地生態系統食物網的結構模式圖。下列各項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有2個,是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
B.若丙種群數量下降20%,辛種群數量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
C.在該食物網中辛占有3個營養級 |
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間既存在競爭關系又存在捕食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編號 | 捕食者數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大量養殖,能適應咸、淡水環境。某實驗基地水庫中放養了一批羅非魚。其監測數據顯示,a~e段這種羅非魚的種群數量發生了明顯波動,調查發現有人在該水庫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魚(FNE);一段時間后,羅非魚種群數量達到了相對穩定狀態(見圖)。據圖推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羅非魚種群在a~b段近似“J”型增長 |
B.FNE最可能在c點對應的時間點進入水庫 |
C.在捕食壓力下,羅非魚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接近K2 |
D.該水庫出現水華現象時,產毒藻產生的藻毒素會在FNE體內富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非特異性免疫是能夠遺傳的 |
B.過敏反應是由非特異性免疫異常引起的 |
C.機體能夠通過非特異性免疫產生記憶細胞 |
D.非特異性免疫只對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實驗一:動物體內的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質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實驗二:給動物注射從某種細菌中獲得的物質乙后,此動物對這種細菌具有了免疫能力。根據實驗可推斷甲、乙兩物質分別是 ( )
A.抗體、抗原 | B.淋巴因子、抗原 |
C.抗體、淋巴因子 | D.淋巴因子、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成分 (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機酸 | 蛋白質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