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江蘇省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互花米草原產美洲,引入到江蘇沿海等地種植后迅速擴散并改變了灘涂生物多樣性,屬于生物入侵 |
B.克氏原鰲蝦(小龍蝦)原產美洲,經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區后迅速擴散,對農田有一定危害,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不屬于生物入侵 |
C.麋鹿原產我國,但后來在國內絕跡,從歐洲引入并在大豐境內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遷地保護 |
D.丹頂鶴在我國東北等地繁殖,遷徙到江蘇沿海灘涂越冬,在鹽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與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代謝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線粒體可為葉綠體提供CO2和ATP |
B.葉綠體可為線粒體提供O2和[H] |
C.線粒體和葉綠體產生的[H]都能與O2結合 |
D.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消耗AD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錐體圖,P為生產者,Q1為初級消費者,Q2為次級消費者。對圖中的各營養級所含有的能量進行分類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確的是( )
(注:圖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來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為本年度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
B.c1表示初級消費者中被次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 |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產者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 |
D.初級消費者產生的糞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薇甘菊原產于中南美洲,后來入侵我國,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長迅速,致使許多植物被其覆蓋后因缺少陽光而死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薇甘菊入侵是破壞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
B.薇甘菊與被其覆蓋的綠色植物間是競爭關系 |
C.薇甘菊在原產地沒有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
D.薇甘菊泛濫是脫離原產地后發生基因突變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池塘演變早期,藻類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動物水蚤隨之大量繁殖,導致藻類數量減少,接著又引起水蚤減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導致更多水蚤死亡。關于上述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早期不屬于負反饋調節,后期屬于負反饋調節 |
B.早期屬于負反饋調節,后期屬于正反饋調節 |
C.早期、后期均屬于負反饋調節 |
D.早期、后期均屬于正反饋調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利用泥漿生物反應器處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將污染土壤用水調成泥漿狀,同時加入部分營養物質和菌種等,在有氧條件下劇烈攪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該反應器( )
A.能夠實現物質循環 |
B.主要處理有機污染 |
C.可看作一個小型生態系統 |
D.存在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食物網。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此食物網共有6條食物鏈 |
B.硅藻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
C.磷蝦在不同食物鏈上都屬于同一營養級 |
D.嚴禁過度捕殺藍鯨是由于其對該食物網影響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顯示某一規模農場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種豐富度變化的數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樣性不斷降低 |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種類增多,群落結構趨于簡單 |
C.1950年時,農場中的生物群落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
D.農作物逐漸在選擇中占據優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大腸桿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過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將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將大腸桿菌培養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養基中,測定其細胞總數及細胞內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變化(如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
A.0~50 min,細胞內無β![]() |
B.50~100 min,細胞內無分解葡萄糖的酶 |
C.培養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時存在時,β![]() |
D.培養基中葡萄糖缺乏時,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