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顯示某一規模農場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種豐富度變化的數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樣性不斷降低 |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種類增多,群落結構趨于簡單 |
C.1950年時,農場中的生物群落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
D.農作物逐漸在選擇中占據優勢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江蘇省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互花米草原產美洲,引入到江蘇沿海等地種植后迅速擴散并改變了灘涂生物多樣性,屬于生物入侵 |
B.克氏原鰲蝦(小龍蝦)原產美洲,經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區后迅速擴散,對農田有一定危害,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不屬于生物入侵 |
C.麋鹿原產我國,但后來在國內絕跡,從歐洲引入并在大豐境內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遷地保護 |
D.丹頂鶴在我國東北等地繁殖,遷徙到江蘇沿海灘涂越冬,在鹽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生態瓶中只有一條食物鏈,共含有三個營養級。若每個營養級每日每小時的耗氧量如下圖曲線所示,則曲線a、b、c所反映的營養級依次是( )
A.第三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一營養級 |
B.第三營養級、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 |
C.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第一營養級 |
D.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甲、乙)的種類組成及其數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網口內徑50 cm,網身長145 cm,網目孔徑0.169 mm)各隨機取樣3次,調查結果如表(單位:個):
| 物種 1 | 物種 2 | 物種 3 | 物種 4 | 物種 5 | 物種 6 | 物種 7 | 物種 8 | 物種 9 | 物種 10 | |
甲類群 | 樣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樣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樣本3 | 48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類群 | 樣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樣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17 | 21 | |
樣本3 | 34 | 50 | 18 | 35 | 0 | 11 | 26 | 12 | 16 | 1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下圖中種群數量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種群“J”型曲線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 |
B.種群在“S”型增長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長 |
C.自然狀態下種群數量達到600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約為0 |
D.環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基因的作用與性狀的表現流程示意圖。請根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過程是轉錄,它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各種RNA
B.③過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體、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
D.人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基因對性狀的直接控制,是使結構蛋白發生變化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含有 1 對同源染色體、其DNA 分子都已用32P 標記的精原細胞,在只供給含31P 的原料中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再各自進行減數分裂。則最終所產生的8個精子中,含31P和32P標記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別是( )
A.50%、25% | B.100%、25% |
C.100%、50% | D.75%、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加熱殺死的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細胞內,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 |
B.R型菌轉化后出現莢膜,反對者認為可能是突變所致,不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 |
C.艾弗里提取的DNA摻雜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質,實驗中沒有完全排除蛋白質的作用 |
D.艾弗里無法使DNA與蛋白質完全分開,故該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