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該實驗說明NAA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 |
B. | 濃度為10-4 mol/L的NAA也能促進幼苗的生長 | |
C. | 用蒸餾水(0)處理的玉米幼苗為對照組 | |
D. | 促進幼苗生長的最適NAA濃度在10-8mol/L左右 |
分析 本題以探究生長素類似物萘乙酸(NAA)對植物生長有何影響的實驗為背景,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理解遷移能力.
解答 解:A、與對照組(萘乙酸濃度為0的一組)相比,萘乙酸(NAA)濃度在10-12mol/L~10-6mol/L是促進胚芽鞘伸長生長的,濃度在10-4mol/L抑制胚芽鞘伸長生長,故本實驗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A正確;
B、與對照組(萘乙酸濃度為0的一組)相比,萘乙酸(NAA)濃度在10-4mol/L抑制胚芽鞘伸長生長,B錯誤;
C、用蒸餾水(0)處理的玉米幼苗為對照組,C正確;
D、看圖可知:促進幼苗生長的最適NAA濃度在10-8mol/L左右,D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胚胎工程技術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體外生產胚胎技術 | |
B. | 胚胎分割時,應選擇發育良好,形態正常囊胚或者桑葚胚 | |
C. | 用激素同時處理供體和受體,保證胚胎在移植前后所處的生理環境一致 | |
D. | 體外受精的胚胎必須培養到原腸胚才可移植到母體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好氧細菌和酵母菌是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 |
B. | 大草履蟲與袋狀和袋狀草履蟲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型,且增長速率逐漸增大與袋狀 | |
C. | 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屬于競爭關系,在培養液中都是隨機分布的 | |
D. | 可以用抽樣法調查試管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pH是自變量,酶濃度屬于無關變量 | |
B. | 觀察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中,細胞始終是活的 | |
C. | 用斐林試劑檢驗還原糖,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磚紅色 | |
D. | 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種群數量,獲得的是活菌數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限制酶 | SmaⅠ | EcoRⅠ | PstⅠ |
切割位點 | CCC↑GGG GGG↓CCC | G↓AATTC CTTAA↑G | CTGGA↓G G↑ACGT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解旋酶作用于①②兩處 | |
B. | 該基因的一條核苷酸鏈中$\frac{(C+G)}{(A+T)}$為3:2 | |
C. | 若①處后T變為A,則該基因控制的性狀一定發生變化 | |
D. | 將該基因置于含14N的培養液中復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體細胞的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均可產生CO2 | |
B. | 乳酸菌不能進行有氧呼吸,酵母菌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 |
C. | 細胞質基質中產生的[H]最終都和氧氣結合而產生大量能量 | |
D. |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均不能將葡萄糖中的化學能全部轉化為ATP中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成都校級期末)下列有關植物細胞中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能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
B.ATP在細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滿足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
C.ATP與ADP的相互轉化處于動態平衡中
D.遠離腺苷A的高能磷酸鍵中的能量只來自化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