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轉基因抗蟲玉米的大致過程,其中A表示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BCD表示采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玉米細胞,E表示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將玉米細胞培養成轉基因抗蟲玉米.
解答 解:(1)抗蟲基因與Ti質粒連接成重組Ti質粒需要DNA連接酶.這種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T4噬菌體中分離得到的,稱為T4DNA連接酶,另一類是從大腸桿菌中分離得到的,稱為E.coliDNA連接酶.
(2)培育轉基因玉米成功的標志是玉米植株表現出抗蟲性狀;目的基因能否在玉米體內穩定遺傳的關鍵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是DNA分子雜交技術.
(3)E過程需要運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最終形成植株,其依據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故答案為:
(1)DNA連接酶 大腸桿菌
(2)玉米植株表現出抗蟲性狀(玉米細胞產生了抗蟲蛋白) DNA分子雜交技術
(3)植物組織培養 脫分化 再分化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點評 本題結合轉基因抗蟲玉米的培育過程圖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驟,掌握各步驟中涉及的相關細節,能準確判斷圖中各步驟的名稱;識記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原理及條件,能結合圖中信息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滴入蒸餾水發出熒光,是由于試管內有熒光物質和ATP | |
B. | 熒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 |
C. | 滴加ATP溶液,熒光恢復,說明螢火蟲發出熒光需要消耗ATP | |
D. | 滴加葡萄糖溶液,熒光不能恢復,說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再分化過程中有細胞形態、結構的變化,而脫分化過程中沒有 | |
B. | 同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細胞經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
C. | 滅活病毒通過溶解磷脂雙分子層誘導動物細胞融合 | |
D. | 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一次篩選所得的雜交瘤細胞都能夠產生所需的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③表示生存斗爭,這是生物過度繁殖與有限生存空間的矛盾體現 | |
B. | ②導致①改變的內因是基因突變,外因是自然選擇 | |
C. | ④指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它們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 |
D. | ①代表物種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條件是存在生殖隔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以克服季節、氣候、地域的限制 | B. | 可以節約時間 | ||
C. | 可防止性狀分離 | D. | 由人工種子得到的植株為純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⑤ | B. | ②④ | C. | ③⑤ | D. | 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個體數量的增加與細胞分裂是必然相關的 | |
B. | 在釀制美酒過程中酵母菌只能以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增殖 | |
C. | 在工業上釀醋和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生殖方式是相同的 | |
D. | 蛙的血紅細胞和乳酸菌的增殖方式均為二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 | |
B. | 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就越大 | |
C. | 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 | |
D. | 草地上放置適量石頭,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結構1、3、5中都含有RNA | |
B. | 3在行使其功能時一定有水生成 | |
C. | 不含磷脂分子的細胞器是2和3 | |
D. | 健那綠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1的雙層膜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