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下圖中某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該蛋白質時共脫掉126個水分子 |
B.該蛋白質含有兩條肽鏈 |
C.該蛋白質的R基中共含16個氨基 |
D.該蛋白質共有111個肽鍵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影響,不斷進化 |
B.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頻率的改變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C.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造成不同種群基因庫組成上發生顯著差異 |
D.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研究某雙子葉植物發現,乙烯能促進離層區細胞合成和分泌酶M,從而水解離層區細胞的細胞壁導致葉柄脫落;葉柄離層區細胞兩側(近基端和遠基端)的生長素濃度與葉片脫落關系如圖乙所示;丙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影響乙烯合成和成熟葉片脫落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生長素在葉柄內從遠基端向近基端進行主動運輸 |
B.當遠基端生長素濃度≥近基端生長素濃度時,葉柄脫落 |
C.脫落率隨生長素和乙烯濃度增加而不斷提高 |
D.生長素和乙烯在葉片的脫落過程中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連著微伏表的兩個電極測試受刺激后的神經纖維上的電位變化,已知該纖維靜息電位為-70mv,如果微伏表上發生一次持續約lms的電位差的變化:由-70mv上升到0,再繼續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復到-70mv,則刺激部位和微電極放置位置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決定以校園內池塘為對象進行物種豐富度調查,為此他設計了右圖所示的取樣器,取樣后,分別統計小取樣瓶中的小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根據你的理解,該同學調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調查該池塘
A.同一水層小動物類群 | B.不同水層小動物類群 |
C.可能存在的食物鏈 | D.常見的小動物類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PCNA是一類只存在于增殖細胞的階段性表達的蛋白質,其濃度在細胞周期中呈周期性變化(如下圖),檢測其在細胞中的表達可作為評價細胞增殖狀態的一個指標。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PCNA經核糖體合成,主要在細胞核內發揮作用 |
B.曲線表明PCNA可能輔助DNA復制 |
C.PCNA可能與染色體的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有關 |
D.癌細胞內的PCNA含量較正常細胞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生物興趣小組對某一地區綠地、小樹林、農田3種不同類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動物群落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注:第一層為距地表0~5cm:第二層為距地表5~10cm;第三層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 |
B.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沒有明顯的差異 |
C.人類活動對土壤動物的數量和分布沒有影響 |
D.各土層中土壤動物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均為S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體與水分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 )
A.貯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 |
B.水從根系向地上部分的運輸與細胞壁無關 |
C.適應高滲環境的動物可排出體內多余的鹽 |
D.缺水時,動物體的正反饋調節能促使機體減少水的散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美國科學家2010年5月20日宣布,他們人工合成了一種名為蕈狀支原體的DNA,并將其植入另一個內部被掏空、名為山羊支原體的微生物體內,最終使植入人造DNA的微生物重新獲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個“人造細胞"。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該人造細胞的基本結構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構成 |
B.該人造細胞的增殖方式為無絲分裂 |
C.該人造細胞的代謝方式與山羊支原體基本相同 |
D.該人造細胞具備的最基本生命特征是能夠進行獨立的新陳代謝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