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示可知,A表示核糖體,B表示內質網,C表示高爾基體,D表示細胞核.1表示吸附,2表示脫殼,3表示+RNA與核糖體結合,45表示翻譯,89表示RNA的復制,12表示組裝,13表示釋放.
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分為轉錄和翻譯兩個步驟.轉錄過程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堿基配對方式為A-U、T-A、C-G、C-G.翻譯過程以氨基酸為原料,以轉錄過程產生的mRNA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產生多肽鏈.多肽鏈經過折疊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堿基配對方式為A-U、U-A、C-G、C-G.
解答 解:(1)圖中結構A表示核糖體;過程“2”表示脫殼; 過程“8”“9”表示RNA的復制,參與的酶是RNA聚合酶.
(2)脊髓灰質炎病毒能入侵特定的宿主細胞,是因為宿主細胞表面有相應的受體.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宿主細胞主要是C運動神經元.
(3)如果用35S和32P標記脊髓灰質炎病毒,則該病毒入侵宿主細胞后,由于35S標記的蛋白質外殼和32P標記的RNA都進入到宿主細胞內,故可在宿主細胞內測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5S和32P.
(4)過程“4”和“5”中一個RNA能翻譯成P1、P2、P3三種蛋白,原因是前體蛋白被酶切割成三種蛋白分子.P2、P3表示功能蛋白,則P1表示結構蛋白.
(4)脊髓灰質炎病毒的RNA復制場所是B滑面型內質網(內質網).假設脊髓灰質炎病毒的RNA中含有堿基A、C、G、U的數量分別為a、b、c、d,則病毒RNA復制出一個子代病毒RNA的過程中,需要游離的腺嘌呤核苷酸數量為a+d.
(6)脊髓灰質炎病毒在入侵宿主細胞過程中,其遺傳信息傳遞途徑是:
(7)ABC、減毒活疫苗是改變原病毒蛋白質外殼,而核酸不改變,A正確;BC錯誤;
D、減毒活疫苗進入人體后,能生長繁殖,對身體刺激時間長,D正確;
E、減毒活疫苗對人體刺激時間長,E錯誤.
故選:AD.
故答案為:
(1)核糖體 脫殼 RNA聚合酶
(2)受體 C
(3)35S和32P
(4)前體蛋白被酶切割成三種蛋白分子(合成的原始蛋白被切割成三段,形成三種蛋白分子) 結構
(4)B 滑面型內質網(內質網) a+d
(6)
(7)AD
點評 本題結合圖示,以脊髓灰質炎病毒為背景,考查了人體免疫調節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裂過程中核糖體功能最活躍的時期是M期 | |
B. | 將細胞培養在含3H標記的胸苷的培養液中,一次分裂結束后,子細胞核中含3H的DNA占總DNA的50% | |
C. | S期可發生基因突變,M期可發生基因重組 | |
D. | 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劑,子細胞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還原性糖:班氏試劑,紅黃色 | B. |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磚紅色 | ||
C. | 脂肪:蘇丹III染液,橘紅色 | D. | 淀粉:碘液,藍紫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對目的基因是否導入進行檢測 | |
B. | 便于與外源基因連接 | |
C. | 加強質粒分子的感染性 | |
D. | 提高受體細胞在自然環境中的耐藥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雜交親本 | 實驗結果 |
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 | 子代中單體占75%,正常二倍體占25% |
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 | 子代中單體占4%,正常二倍體占9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體內所有細胞中核糖體的形成都與核仁密切相關 | |
B. | 麥芽糖和果糖均可以繼續水解成單糖 | |
C. | 線粒體內膜和葉綠體內膜都有ATP合成酶 | |
D. | 所有生物中的RNA與DNA分子均由四種核苷酸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