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 相關信息 |
T | 基態原子2p能級有3個單電子 |
W | 基態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等于未成對電子數 |
X | 氫化物常用于刻蝕玻璃 |
Y | 基態原子核外電子分處6個不同能級,且每個能級均已排滿 |
Z | 原子序數等于X與Y的原子序數之和 |
分析 T基態原子2p能級有3個單電子,則T為N元素;
W基態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等于未成對電子數,則W為O元素;
X氫化物常用語雕刻玻璃,則X為F元素;
Y基態原子核外電子分處6個不同能級,且每個能級均已排滿,則Y為Ca元素;
Z原子序數等于X與Y原子序數之和,則Z為原子序數為9+20=29,則Z為Cu元素;
(1)元素Y為Ca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0個電子,根據構造原理書寫其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2)42gN元素的單質物質的量=$\frac{42g}{28g/mol}$=1.5mol,一個氮氣分子中含有2個π鍵,則1.5mol氮氣中含有3molπ鍵;在N元素的最簡單氫化物分子中T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是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根據構造原理判斷N原子的雜化類型;
A.陽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總數-電荷數;
B.N5+離子的結構為;
C.N5+ 離子中每個氮原子均滿足8電子且呈對稱結構,N5+離子的結構為,中間N原子有2對孤對電子;
D.N3-離子與二氧化碳分子核外等電子體;
(3)在Cu單質的催化作用下由F2和過量的NH3反應得到N5+N3-,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書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該反應方程式中的幾種物質所屬的晶體類型有分子晶體、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
(4)N、O、F3種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增大而呈增大趨勢;
(5)Cu2+能與N的氫化物寫出配位數為4的配離子[Cu(NH3)4]2+,該配離子具有對稱的空間構型,且離子中的兩個NH3被兩個Cl-取代只能得到一種產物,則[Cu(NH3)4]2+的空間構型正四面體結構;
(6)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根據圖知,黑色球表示氟離子、白色球表示鈣離子,該晶胞中鈣離子個數=8×$\frac{1}{8}$+6×$\frac{1}{2}$=4,氟離子個數為8,其化學式為CaF2,$V=\frac{\frac{M}{{N}_{A}}×4}{ρ}$.
解答 解:T基態原子2p能級有3個單電子,則T為N元素;
W基態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等于未成對電子數,則W為O元素;
X氫化物常用語雕刻玻璃,則X為F元素;
Y基態原子核外電子分處6個不同能級,且每個能級均已排滿,則Y為Ca元素;
Z原子序數等于X與Y原子序數之和,則Z為原子序數為9+20=29,則Z為Cu元素;
(1)元素Y為Ca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0個電子,根據構造原理書寫其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
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
(2)42gN元素的單質物質的量=$\frac{42g}{28g/mol}$=1.5mol,一個氮氣分子中含有2個π鍵,則1.5mol氮氣中含有3molπ鍵,含有π鍵3NA個;在N元素的最簡單氫化物分子中T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是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根據構造原理判斷N原子的雜化類型為sp3,
A.陽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總數-電荷數,N5+電子數=5×7-1=34,故錯誤;
B.N5+離子的結構為,N5+陽離子中存在兩個氮氮三鍵,故正確;
C.N5+ 離子中每個氮原子均滿足8電子且呈對稱結構,N5+離子的結構為,中間N原子有2對孤對電子,邊上的兩個N原子分別含有1對孤電子對,所以有4對孤電子對,故錯誤;
D.N3-離子與二氧化碳分子核外等電子體,為直線形,故正確;
故答案為:3NA;sp3;BD;
(3)在Cu單質的催化作用下由F2和過量的NH3反應得到N5+N3-,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書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F2$\frac{\underline{\;Cu\;}}{\;}$NF3+3NH4F;在該反應方程式中的幾種物質所屬的晶體類型有分子晶體、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氨氣、氟氣和三氟化氮為分子晶體,氟化銨為離子晶體、Cu為金屬晶體,
故答案為:4NH3+3F2$\frac{\underline{\;Cu\;}}{\;}$NF3+3NH4F;acd;
(4)N、O、F3種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增大而呈增大趨勢,所以電負性大小順序是F>O>N,故答案為:F>O>N;
(5)Cu2+能與N的氫化物寫出配位數為4的配離子[Cu(NH3)4]2+,該配離子具有對稱的空間構型,且離子中的兩個NH3被兩個Cl-取代只能得到一種產物,則[Cu(NH3)4]2+的空間構型正四面體結構,故答案為:正四面體;
(6)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根據圖知,黑色球表示氟離子、白色球表示鈣離子,該晶胞中鈣離子個數=8×$\frac{1}{8}$+6×$\frac{1}{2}$=4,氟離子個數為8,其化學式為CaF2,$V=\frac{\frac{M}{{N}_{A}}×4}{ρ}$,則晶胞邊長a=$\root{3}{\frac{\frac{M}{{N}_{A}}×4}{ρ}}$=$\root{3}{\frac{312ρ}{{N}_{A}}}$cm,
故答案為:$\root{3}{\frac{312ρ}{{N}_{A}}}$.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結構和性質,為高頻考點,涉及晶胞計算、微粒空間構型判斷、元素周期律、原子雜化方式判斷等知識點,綜合性較強,明確物質或微粒結構、元素周期律內涵、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是解本題關鍵,同時考查學生分析判斷及計算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種 | B. | 2種 | C. | 3種 | D. | 4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及現象 | 結論 |
A | 用鉑絲蘸取某待測液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火焰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 待測試液中一定含有鉀元素, 可能含鈉元素 |
B | 向某無色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氣體,有白色沉淀產生 |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
C | 向品紅溶液中通入某氣體后,溶液褪色 | 該氣體一定是SO2 |
D | 向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續滴加FeCl3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 Fe(OH)3的溶解度大于Mg(OH)2的溶解度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Fe3+ | Cu2+ | Cr3+ | |
開始沉淀pH | 2.1 | 4.7 | 4.3 |
完全沉淀pH | 3.2 | 6.7 | 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 |
B. | P點時溶液中c(Na+)=c(Cl-)=c(H+)=c(OH-) | |
C. | 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定曲線 | |
D. | 曲線b中滴定前NaOH溶液的體積為15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