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火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當時可能成為吞噬生命的惡魔。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從遠古時代就懂得鉆木取火。鉆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為______ ___ _ 。
(2)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有關化學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因此,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易爆物時絕不允許違章操作。下列圖標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右圖回答:
①從CO2的性質角度分析,下面蠟燭首先熄滅的原因是 .
②從滅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蠟燭熄滅的
原因是 .
(4)2013年6月3日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發生特大火災.主要原因之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劑.Mg(OH)2是一種常見的阻燃劑,在380℃時分解成水蒸氣和耐高溫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熱. Mg(OH)2可以做阻燃劑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中的甲、乙兩套裝置都可以用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1)某同學用甲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該反應屬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應。
(2)另一同學用乙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探究實驗,得出了以下四個實驗事實:
①不通空氣,熱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
②不通空氣,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
③通空氣,熱水中的白磷能燃燒
④通空氣,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
比較 (填序號)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的結論;比較 (填序號)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的結論。
(3)甲圖與乙圖所示實驗相比, (填“甲”或“乙”)更體現了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追求。
(4)同學們查閱資料獲取到這樣一條信息:“點燃的鎂帶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繼續劇烈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
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你對燃燒或滅火有什么新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為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為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所以滅火也要同時控制這三個條件
D.因為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呈堿性的溶液一定都是堿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 Y 形試管或 Y 形導管完成以下實驗。
(1)圖A 中 Y 形試管左側管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右側管中加入濃氨水,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觀點解釋這一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B 中 Y 形導管平放于桌面,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以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 Y 形導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如圖 C ) , a管位于上方, b 管位于下方,兩石蕊試紙均濕潤,可觀察到 b 管中試紙變色比 a 管明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實驗室模擬粉塵爆炸試驗.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點燃蠟燭,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肯定觀察不到爆炸現象的是( )
A.大理石粉 B. 面粉 C. 煤粉 D. 鎂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E五種物質中均含有某種相同的非金屬元素,B為無色液體,C為黑色固體。圖中“→”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五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反應條件及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省略)。
(1)A、C的化學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
(2)E轉化為B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查閱資料得知:CuO+H2SO4═CuSO4+H2O.
某同學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況).請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 結 論 |
①有黑色不溶物,無氣泡逸出,溶液不變色 | 只含 C |
② | 含 C、CuO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 | 含 |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
(3)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靜置.燒杯中出現不溶物,則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圖中“→”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可以發生反應(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未標出).F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A、B、G、H是氧化物,C、I是單質,D、E中含有三種元素,D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式是: ;
(2)請寫出C的一種用途: ;
(3)寫出H轉變為G的化學方程式: ;
(4)A與B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