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為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為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所以滅火也要同時控制這三個條件
D.因為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呈堿性的溶液一定都是堿溶液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質。請計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
(2)丁香油酚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結果精確到0.1%);
(4)16.4g丁香油酚中含______g氧元素(結果精確到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SO2和NO2都能溶于雨水形成酸雨而破壞環境.為減少酸雨的產生,有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廠的煙囪建高;③在酸化的土壤中加水;④燃料脫硫;⑤開發新能源.其中有效的措施是 (填序號).
(2)已知SO2能溶于水生成亞硫酸:SO2+H2O=H2SO3,亞硫酸的性質與碳酸相似,為了探究SO2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現用三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請完成填空.
提出假設 | 實驗方案和現象 | 實驗結論 |
假設水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幾滴蒸餾水, 小花不變色 |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
假設SO2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 將一朵紫色的小花直接放入盛有SO2的集氣瓶中,小花不變色. | |
假設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學科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
(1)請從微觀的角度解釋:金屬Na、Mg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CO和CO2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
(2)A、B、C、D四種物質的微觀示意圖如圖1所示:
①從微觀的角度看,B圖表示: ,(填化學符號).
②從宏觀角度看,圖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編號).
(3)在一定條件下,A和B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E和F,其微觀示意圖如圖2所示
①若F為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一定條件下,若A、B和E的分子個數比為5:4:6,則F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查閱資料得知:CuO+H2SO4═CuSO4+H2O.
某同學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況).請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 結 論 |
①有黑色不溶物,無氣泡逸出,溶液不變色 | 只含 C |
② | 含 C、CuO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 | 含 |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
(3)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靜置.燒杯中出現不溶物,則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培養中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化學實驗研究》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甲)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的是( )
A、反應容積體積小,藥品消耗少
B、裝置簡潔,減少了甲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
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安全
D、容器內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