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查閱資料得知:CuO+H2SO4═CuSO4+H2O.
某同學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況).請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 結 論 |
①有黑色不溶物,無氣泡逸出,溶液不變色 | 只含 C |
② | 含 C、CuO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 | 含 |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
(3)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靜置.燒杯中出現不溶物,則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答案 分析:
(1)根據C不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銅可以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顯藍色;Fe可以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顯綠色;
(2)實驗1:根據C會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氧化銅會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溶液;
實驗2:根據C可以還原氧化銅為紅色的銅,且銅不與稀硫酸反應.
解:(1)②因為C不與稀硫酸反應,但CuO可以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u2+,Cu2+在水溶液中顯藍色,所以觀察到的現象為:有黑色不溶物,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③因為黑色的C不與稀硫酸反應,但Fe可以與稀硫酸反應生成H2和Fe2+,Fe2+在水溶液中顯綠色;
(2)實驗1:因為C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將此粉末在空氣中灼燒完全后,剩余的固體是CuO,它可以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硫酸銅溶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靜置.燒杯中出現不溶物,則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C.
故答案為:
(1)有黑色不溶物、無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C、Fe
(2)無、藍色、Cu、C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等信息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氧元素與硫元素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主要是因為______。
(2)寫出由8號、13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______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種白色固體A和黑色粉末B在加熱條件下生成一種無色氣體C。在C中,黃色粉末D劇烈燃燒,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E。某常見金屬F,在C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得黑色固體G。
(1)物質A、G的名稱分別是 , ;物質B的作用是 。
(2)實驗室完成反應D時,預先在集氣瓶里裝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寫出F在C中燃燒的表達式: ,此反應屬于 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C、H、O、Ca四種元素中,選擇適當元素,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在橫線上:① 工業酒精中所含的有毒物質,飲用后會使有眼睛失明的是 ;② 固體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③“西氣東輸”的主要氣體是 ;
④ 用煤爐取暖時易發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內 排放不暢引起的;
⑤ 能作建筑材料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面關系圖中,A、B、C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單質,甲在大氣中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乙在常溫下呈液態,丙是雞蛋殼的主要成分。(其中④⑤⑥略去了條件和部分反應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化學式:A是 C是 ;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 。
(2)反應①中,若B不足,則產物為D。其化學方程式為 ;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時,要防止 (填物質名稱)中毒。
(3)如果加熱反應③得到的溶液,可觀察到試液由紅色變為紫色。該現象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學認為反應⑤中,與D反應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你的看法是 (填“一定”或“不一定”);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為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為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所以滅火也要同時控制這三個條件
D.因為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呈堿性的溶液一定都是堿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初中化學的三個實驗,按要求回答問題。
(1)實驗C中燒杯③的作用是 。
(2)上述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實驗是 (填序號)。為實現相應實驗目的,該實驗改進的方法是 。
(3)實驗A的實驗原理是 ,若實驗測定出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于,則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 。(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五樓寢室,學生熄燈就寢后,一同學違規點蠟燭看書,不小心引燃蚊帳,導致火災.就此事件回答下列問題:
(1)從物質燃燒的條件看,蚊帳是 .
(2)該同學慌忙打開房門,致使火勢迅速擴大,其原因是 .
(3)同寢室同學驚醒后,一邊撥打“l l 9”,一邊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
B.跳樓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將大火撲滅,水滅火的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應前的質量(g) | 20 | 50 | 80 | 30 |
反應后的質量(g) | 0 | 100 | 10 | x |
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判斷x的值 ( )
A.50 B.40 C.10 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