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動中,美國科學家米勒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甲烷、氫氣、氨氣和水蒸氣等混合成一種和原始大氣成分基本一致的氣體,放入真空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進行模擬實驗.一個星期后,他驚奇的發現儀器中有數種氨基酸生成.下列關于米勒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 只發生了物理變化 | B. | 發生了化學變化 |
| C. | 產生了新的物質 | D. | 初步驗證了生命起源的可能性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4月14日,科學家約翰•帕特森向人們展示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原子手表,它內置了一個芯片級的銫原子鐘,每1000年僅有1秒的誤差.已知這種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5,相對原子質量為133,則其核外電子數為( )
A.188 B.78 C.55 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變化中通常伴隨著能量轉化,這是因為不同的物質包含的化學能大小不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具有的化學能可以轉變為熱能、光能或電能等。
(1) 舉出一個從環境中吸收熱量的物理變化的例子: ;
(2) 鎂條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 能和 能。
(3) 已知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變化放出熱能。根據能量守恒原理,反應前氫氣和氧氣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學能比反應后水包含的化學能 (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說明瓶內原有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 |
| B. | 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常溫下能與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
| C. | 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
| D. | 沒有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過氧化氫溶液就不會產生氧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探究空氣的組成: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空氣的海洋里,了解空氣生活將更美好.如圖是探究空氣中氧氣體積的實驗:
(1)連接A裝置后,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①記錄現象:紅磷燃燒,有大量 生成,集氣瓶內的水面 .
②實驗結論: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
③實驗分析:從圖中可以觀察到實驗產生了誤差,原因可能是 .
(2)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B裝置,連接處細玻璃管內放有銅絲,加熱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是為了 ;
停止加熱后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讀出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
反應前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 | 反應后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 | 消耗掉的氧氣體積 |
30mL | mL | mL |
比較A和B兩個裝置,B裝置的實驗讀數更為準確,這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適當的數字和符號表示: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
(2)嬰幼兒缺 會導致佝僂病;
(3)溫度計中的水銀 ;(4)硬水中的鎂離子 .
(5)如圖1中A、B分別是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A是某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號)
a.8 b.10 c.11 d.12
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 .
③若要表示同種元素,則A中x= .
(6)如圖2是CO與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 (填序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