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根據波爾理論,氫原子的能級是氫原子處于各個定態時的能量值,它包括氫原子系統的電勢能和電子在軌道上運動的動能。氫原子的能級如圖5所示,氫原子從n=3的激發態,在向較低能級躍遷的過程中向外發出三種波長的光,氫原子從n=3的激發態躍遷到n=1的基態波長λ1,從n=2的激發態躍遷到n=1的基態波長λ2,從n=3的激發態躍遷到n=2的基態波長λ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氫原子從n=3的激發態躍遷到n=1的基態,電子的動能減少
B. 氫原子從n=3的激發態躍遷到n=1的基態,電子的動能增大
C. 從n=3的激發態躍遷到n=2的激發態,發出光的波長最短
D. 三種光的波長關系為λ3=λ1+λ2
17.如圖4所示,實線表示勻強電場的電場線。一個帶負電的粒子以某一速度射入勻強電場,只在電場力作用下,運動的軌跡如圖4中的虛線所示,a、b為軌跡上的兩點。若帶電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為Ea,在b點的電勢能為Eb,則( )
A. 場強方向一定向左,且電勢能Ea>Eb
B. 場強方向一定向左,且電勢能Ea<Eb
C. 場強方向一定向右,且電勢能Ea<Eb
D.場強方向一定向右, 且電勢能Ea>Eb
16.a、b、c三盞燈接在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后,均能正常發光。現將變阻器的滑片稍向下滑動一些,三盞燈亮度變化的情況是( )
A. a燈變亮,b燈和c燈變暗
B. a燈和c燈變亮,b燈變暗
C. a燈和c燈變暗,b燈變亮
D. a燈和b燈變暗,c燈變亮
15. 如圖2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r軸上距原點r3的位置。虛線分別表示分子之間斥力f斥和引力f引隨分子間距的變化情況,實線表示分子間的斥力與引力的合力f的變化情況。若把乙分子由靜止釋放,則乙分子( )
A. 距離甲分子大于r2時,只受引力作用
B. 距離甲分子小于r1時,只受斥力作用
C. 從r3運動到r1,分子動能先增加后減小
D. 從r3運動到r1,分子動能一直增加
14. 一束復色光從長方體玻璃磚上表面射向玻璃磚,入射角為i,穿過玻璃磚后從側表面射出,分解為a、b兩束單色光,如圖1所示。對于這兩束單色光( )
A. 增大入射光的入射角i,a光可能先發生全反射
B. 增大入射光的入射角i,b光可能先發生全反射
C. 若用a光照射某種金屬能發生光電效應,則用b光照射該金屬也一定能發生光電效應
D. 若用b光照射某種金屬能發生光電效應,則用a光照射該金屬也一定能發生光電效應
25.(20分)如圖所示,兩根相距為d足夠長的平行金屬導軌位于水平的xOy平面內,導軌與x軸平行,一端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在x>0的一側存在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一電阻為r的金屬直桿與金屬導軌垂直放置,且接觸良好,并可在導軌上滑動。開始時,金屬直桿位于x=0處,現給金屬桿一大小為v0、方向沿x軸正方向的初速度。在運動過程中有一大小可調節的平行于x軸的外力F作用在金屬桿上,使金屬桿保持大小為a,、方向沿x軸負方向的恒定加速度運動。金屬導軌電阻可忽略不計。求:
⑴金屬桿減速過程中到達x0的位置時,金屬桿的感應電動勢E;
⑵回路中感應電流方向發生改變時,金屬桿在軌道上的位置;
⑶若金屬桿質量為m,請推導出外力F隨金屬桿在x軸上的位置(x)變化關系的表達式。
⑴E=Bd ⑵xm=v02/2a
⑶
24.(18分)如圖所示,PR是一長為L=0.64m的絕緣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擋板R固定在平板的右端。整個空間有一個平行于PR的勻強電場E,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場的寬度d=0.32m。一個質量m=0.50×10-3kg、帶電荷量為q=5.0×10-2C的小物體,從板的P端由靜止開始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從D點進入磁場后恰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當物體碰到擋板R后被彈回,若在碰撞瞬間撤去電場(不計撤去電場對原磁場的影響),物體返回時在磁場中仍作勻速運動,離開磁場后做減速運動,停在C點,PC=L/4。若物體與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0,g取10m/s2。
⑴判斷電場的方向及物體帶正電還是帶正電;
⑵求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
⑶求物體與擋板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
⑴向左,負電 ⑵0.125T ⑶4.8×10-4J
23.(16分)如圖所示,一小物塊從傾角θ=37º的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點。已知 小物塊的質量m=0.10kg,小物塊與斜面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25,A點到斜面底端B點的距離L=0.50m斜面與水平面平滑連接,小物塊滑過斜面與水平面連接處時無機械能損失。求:
⑴小物塊在斜面上運動時的加速度;
⑵BC間的距離;
⑶若在C點給小物塊一水平初速度使小物塊恰能回到A點,此初速度為多大?
(sin37º=0.60,cos37º=0.80,g=10m/s2)
⑴4m/s ⑵0.8m ⑶2m/s
22.(18分)
⑴(8分)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做《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的實驗,他用帶有游標尺的測量頭(如圖乙所示)測量相鄰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Δx。轉動測量頭的手輪,使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對齊某一條亮條紋(將這一條紋確定為第1亮條紋)的中心,此時游標尺上的示數情況如圖丙所示;轉動測量頭的手輪,使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對齊第6亮條紋的中心,此時游標尺上的示數情況如圖丁所示,則圖丙的示數x1=_______mm;圖丁的示數x2=_______mm。如果實驗中所用的雙縫間的距離d=0.20mm,雙縫到屏的距離L=60cm,則計算波長的表達式λ=______(用已知量和直接測量量的符號表示)。根據以上數據,可得實驗中測出的光的波長λ=______m。
⑵(10分)電阻的測量
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100Ω):
電源E,電動勢約為6.0V,內阻可忽略不計;
電流表A1,量程0~50mA,內電阻r1=20Ω;
電流表A2,量程0~300mA,內電阻r1=4Ω;
定值電阻R0,阻值R0=20Ω;
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10Ω;
單刀單擲開關S,導線若干。
①要求測量中盡量減小誤差,并測多組數據。試在虛線框中畫出測量電阻RX的一種實驗電路原理圖(原理圖中的元件要用題圖中相應的英文字母標注)。
②根據你所畫的電路原理圖,將圖中所示的實物連成實驗電路。
③若某次測量中電流表A1的示數為I1,電流表A2的示數為I2。則由已知量和測量量計算RX的表達式為RX=_________。
⑴0.15,8.95,5.6×10-7 ⑵①以上兩種答案 ②略 ③ 或
21.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B靜止,在物體B上固定一個輕彈簧。物體A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通過彈簧與物體B發生作用。兩物體的質量相等,作用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現將B的質量加倍,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仍為EP。則在物體A開始接觸彈簧到彈簧具有最大彈性勢能的過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相比 B
A.物體A的初動能之比為2∶1
B.物體A的初動能之比為4∶3
C.物體A損失的動能之比為1∶1
D.物體A損失的動能之比為27∶32
第Ⅱ卷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