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化學用語使用正確的是 ( )
A.質量數為37的氯原子:
B.Ca2+的結構示意圖為:
C.氫氧化鈉的電子式:
D.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
1.下列物質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氟氯代烴 C.臭氧 D.二氧化硫
2、交通運輸和通信
①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運輸方式 |
優點 |
缺點 |
鐵路運輸 |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
公路運輸 |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
水路運輸 |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
航空運輸 |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
管道運輸 |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
②四種交通工具的比較
比較類型 |
運輸工具 |
運費由高到低 |
飛機、汽車、火車、輪船 |
運量由大到小 |
輪船、火車、汽車、飛機 |
速度由快到慢 |
飛機、火車、汽車、輪船 |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①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主要方式 |
作用 |
運輸業 |
主要是運送旅客和貨物,亞歐大陸橋包括兩條鐵路:一條是西伯利亞大鐵路,東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主要通過俄羅斯;另一條是東起我國連云港,西至鹿特丹,是目前亞歐大陸東西最便捷的通道。世界上比較繁忙的航線有四條:北大西洋航線、地中海-蘇伊士航線、北美洲東岸各港口經巴拿馬運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線,北太平洋航線。 |
郵電通信 |
包括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郵政的任務是通過交通工具,傳遞信函和包裹,現在還兼營某些金融業務(儲蓄業務,保險業務)以及一些代理業務(代收稅款,代發養老金),郵政網絡由郵局和郵路組成的郵件傳遞系統;電信通信的主要業務是利用有線電、無線電、光等電磁系統,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 |
商業 (服務業) |
通過商品的買進和賣出活動,實現商品的交換和商品的價值,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收購、儲存、調運、消售,通過租讓勞務,使消費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3、城市化
①城市化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規模擴大。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標。
②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特點 |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后期達到了70%);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出現的原因:70年代后期,由于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
發展中國家特點 |
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只有33%);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 |
③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環境質量下降 |
大氣污染 |
城市居民燃燒產生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危害人們健康 |
水污染 |
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人體健康 |
|
噪音污染 |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學習和交談,甚至損害人體健康 |
|
固體廢棄物 |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
|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
交通堵塞,導致時間、能源浪費;住宅表現為住房缺少、質量低劣 |
|
增加就業難度,失業人數增多 |
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
④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
a.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c.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第七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3、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問題 |
解決途徑 |
環境質量下降(城市污染嚴重): 1、 大氣污染 2、 水污染 3、 噪聲污染 4、固體廢棄物污染 |
1、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如上海浦東新區,北京周邊14個衛星城 華盛頓等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 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3、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1)治理污染 (2)加強綠化建設 |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
|
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
2、 城市化標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標)
(3)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1、 不同城市的區位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區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
平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
(2)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且該地帶的沿海地區城市一般密于內陸地區
荒漠、高寒、濕熱地區少有城市的分布
(3)河流:
對城市的選址具有深遠的影響;河流具有供水、運輸、防衛功能
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
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
煤礦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美匹茲堡、我國大同、鶴崗、撫順、開灤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慶和玉門
鐵礦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
金礦城市:南非的約翰內斯堡
(2)交通:
我國南方城市多在河流匯合處;北方城市多在大道匯合處
鐵路樞紐城市:
京廣線--石家莊、鄭州、株洲;京滬線--蚌埠;隴海線--寶雞
運河城市:揚州、濟寧
(3)政治
(4)軍事
(5)宗教
城市區位因素的變化
軍事、宗教等對于現代城市區位的影響很弱;
交通、自然資源自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影響
1.城市化的含義、城市化的三個標志
城市化的內涵、標志、表現特征
城市化含義 |
城市化標志 |
①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 |
①
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
②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
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即城市面積由小到大,城市數目由少到多) |
6.4 城市化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