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顏色變化常作為生物實驗結果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下面是一些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其中的錯誤操作或想法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蘇丹III染液,發現滿視野都呈現橘黃色,于是滴1-2
滴50%鹽酸洗去浮色
B.取新鮮的菠菜葉,加少許SiO2和丙酮,研磨液呈黃綠色。于是判斷是菠菜葉用量太
少導致
C.在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結果中,藍綠色帶最寬,可判斷為葉綠素a含量最多
D.制作小生態瓶模擬池塘生態系統,一周后發現水質顏色和藻類異常,于是將其移到陽光直射處
24.對下列四幅圖對應的生理活動,正確的敘述是
A.(1)圖能正確表示酶濃度增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生成物質量變化的曲線圖(圖中虛線表示酶濃度增加后的變化曲線)
B.(2)圖曲線A可以代表生態瓶中蚯蚓體內有機物的消耗量,曲線B可以代表生態瓶中藻類吸收或放出CO2量變化
C.若圖(3)表示某生物的次級卵母細胞,則通常情況下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為8個
D.(4)圖中①的一條鏈的堿基序列與④的堿基序列基本相同;②有64種
23.下圖甲、乙表示水稻兩個品種,A、a和B、b表示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兩對等
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種的過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過程簡便,但培育周期長 B.①和⑦的變異都發生于有絲分裂間期
C.③過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 D.③→⑥過程與⑦過程的育種原理相同
22. 下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對森林的A、B兩種開發模式,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A. 進行大面積砍伐,其自身恢復時間短,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B. 完全砍伐后再種植同一類型樹木有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C.選擇性砍伐使森林變得更有層次和多樣性
D.選擇B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森林抗逆性(如抗蟲害)的能力
21.下圖是生物體內常見的一種生理作用圖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具有專一性,反應完成后,a的性質未發生改變
B.a成分是蛋白質或RNA
C.在人體或植物體細胞內都有此類反應進行
D.溫度過高對a的影響比溫度過低對a的影響小
20.蓍草是菊科的一種植物,從海平面到海拔3000m的高山上都有分布。將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種子種在同一個花園相同條件下,結果如右圖。相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顯著差異的主要生態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適應特定的環境,不同海拔蓍草種
群的基因庫有差異
C.若本實驗研究“環境和基因型對表現型的影響
收集的數據仍不足
D.實驗結果能說明表現型不只受環境影響,還受
基因型的影響
19.下表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五個種群(存在著營養關系)的能量調查: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7KJ·m-2) |
2.50 |
13.30 |
9.80 |
0.28 |
220.00 |
乙
戊 甲→丁
丙
圖①~④是根據該表數據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與表中數據相符合有幾項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
18.豌豆花的顏色受兩對等位基因E/e與F/f所控制,只有當E、F同時存在時才開紫花,否則
開白花。下列選項中都符合條件的親本組合是
P: 紫花 × 白花
F1 3/8紫花 5/8白花
A.EeFf×Eeff EEE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e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17.細胞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依靠無氧呼吸獲得能量
B.蛔蟲的細胞質中有轉錄、翻譯及C6H12O6 2C3H6O3+ATP等生理過程
C.籃球藻和念珠藻細胞內都含有色素,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人體皮膚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少于肝細胞,因而皮膚細胞的基因總數少于肝細胞
16.據左圖,下列關于生長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1和圖2體現了生長素的促進生長作用,
而圖3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B.圖1中C、D都不彎曲,其原理不相同
C.圖2中放M的胚芽鞘彎向一側而放N的不彎曲
D.圖3莖卷須中生長素含量外側比內側少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