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年福建理綜·12)某探究小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應(CH3COCH3+Br2
CH3COCH2Br+HBr)來研究反應物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系。反應速率v(Br2)通過測定溴的顏色消失所需的時間來確定。在一定溫度下,獲得如下實驗數據:
實驗 序號 |
初始濃度c/mol·L-1 |
溴顏色消失 所需時間t/s |
||
CH3COCH3 |
HCl |
Br2 |
||
① |
0.80 |
0.20 |
0.0010 |
290 |
② |
1.60 |
0.20 |
0.0010 |
145 |
③ |
0.80 |
0.40 |
0.0010 |
145 |
④ |
0.80 |
0.20 |
0.0020 |
580 |
分析實驗數據所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增大c(CH3COCH3), v(Br2)增大 B.實驗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 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答案:D
解析:從表中數據看,①④中CH3COCH3,HCl的濃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所以結果,時間變長,即速率變慢了,D項錯。其他選項依次找出表中兩組相同的數據,看一變量對另一變量的影響即可。
10.(08年山東理綜·14)高溫下,某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該反應的焓變為正值
B.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濃度一定減小
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由平衡常數的表達式可得,該反應化學方程式應為CO2+H2CO+H2O,故D錯;由題意知,溫度升高,平衡向正反應移動,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該反應的焓變為正值,A正確;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濃度一定增大而不會減小,故B錯;C項,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會 增大,故C錯。
11.(09年安徽理綜·11)汽車尾氣凈化中的一個反應如下:
NO(g)+CO(g)
N2(g)+CO2(g) △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答案:C
解析:該反應為氣體計量數減小的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平衡常數減小,A選項錯誤;同理,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的轉化率減小,B選項錯誤;平衡常數只與熱效應有關,與物質的量無關,C選項正確;增加氮氣的物質的量,平衡逆向移動,NO的轉化率減小,D選項錯誤。
9.(08年海南化學·10)X、Y、Z三種氣體,取X和Y按1︰1的物質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X+2Y2Z ,達到平衡后,測得混合氣體中反應物的總物質的量與生成物的總物質的量之比為3︰2,則Y的轉化率最接近于D
A.33% B.40% C.50% D.66%
答案:D
解析:由可知: X+2Y2Z
起始: 1 1 0
轉化: a 2a 2a
平衡: 1-a 1-2a 2a
根據題意有: = ,a=,Y的轉化率最接近65%。
8.(08年廣東理基·36)對于反應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應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積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體系溫度
答案:A
解析:A. 通入大量O2,反應物濃度增大,正反應速率增大;
B. 增大容積,反應物、生成物濃度均減小,正、逆反應速率均下降;
C. 移去部分SO3會減小生成物濃度,剛開始正反應速率不變,而后下降;
D.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但是降低體系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減;同理若增大體
系問題,正、逆反應速率增大;
7.(08年廣東化學·15)碘鎢燈比白熾燈使用壽命長。燈管內封存的少量碘與使用過程中沉積在管壁上的鎢可以發生反應:W(s)+I2(g)WI2(g) ΔH<0(溫度T1<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
A.燈管工作時,擴散到燈絲附近高溫區的WI2(g)會分解出W1W重新沉積到燈絲上
B.燈絲附近溫度越高,WI2(g)的轉化率越低
C.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是
D.利用該反應原理可以提純鎢
答案:AD
解析: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向左移動。所以燈絲附近溫度越高,WI2的轉化率越高,B錯。平衡常數,應為生成物除以反應物:
K=c(WI2)/c(W)·c(I2)利用該反應,可往鎢礦石中,加如I2單質,使其反應生成WI2富集,再通過高溫加熱WI2生成鎢,從而提純W,D正確。
6.(08年廣東化學·8)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下發生反應H2(g)+Br2(g)
2HBr(g)△H<0,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a;若初始條件相同,絕熱下進行上述反應,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b。a與b的關系是A
A.a>b B.a=b C.a<b D.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前者恒溫,后者相對前者,溫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動,從而使Br2的轉化率降低。所以b<a.
5.(08年寧夏理綜·12)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生下列反應:
①NH4I(s)NH3(g)+HI(g);②2HI(g)
H2(g)+I2(g)
達到平衡時,c(H2)=0.5mol·L-1,c(HI)=4mol·L-1,則此溫度下反應①的平衡常數為
A.9 B.16 C.20 D.25
答案:C
解析:求①的平衡常數的關鍵是求氨氣的平衡濃度,若碘化氫不分解時,NH3(g)和HI(g) 的平衡濃度是相等的,因此2c(H2) 與容器中平衡濃度c(HI)之和即為氨氣的平衡濃度5 mol·L-1,故此溫度下反應①的平衡常數為20。
4.(07年廣東化學·18)下述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編號 |
實驗內容 |
實驗目的 |
A |
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證明SO2具有氧化性 |
B |
將Cl2通入NaBr溶液中 |
比較氯與溴的氧化性強弱 |
C |
將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卻降溫 |
研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
D |
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相同體積不同濃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
研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
答案:BC
解析:本題是一道實驗題。A選項中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做氧化劑,說明SO2具有還原性。B選項中將Cl2通入NaBr溶液中發生Cl2+2NaBr=2NaCl+Br2反應,根據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Br2。C中發生的反應為Cu+4HNO3=Cu(NO3)2+2NO2+2H2O、2NO2(g)N2O4;△H<0,升溫氣體顏色變深,降溫氣體顏色變淺,D選項中H2O2溶液的濃度不同,故不能單純判斷催化劑對分解速率的影響。
3.(07年廣東理基·26)把鋁條放入盛有過量稀鹽酸的試管中,不影響氫氣產生速率的因素是
A.鹽酸的濃度 B.鋁條的表面積
C.溶液的溫度 D.加少量Na2SO4
答案:D
解析:鋁與鹽酸反應的實質是2Al+6H+=2Al3++3H2↑,因此鹽酸的溶度、鋁條的表面積和溶液的溫度均會影響反應的速率,而加少量Na2SO4對溶液中的各物質的濃度沒有影響,不會影響反應速率。
2.(07年廣東化學·16)灰錫(以粉末狀存在)和白錫是錫的兩種同素異形體。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1>△H2
B.錫在常溫下以灰錫狀態存在
C.灰錫轉化為白錫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錫制器皿長期處于低于13.2℃的環境中,會自行毀壞
答案:D
解析:②-①可得③,△H2-△H1>0,故△H2>△H1 ,A錯,根據③,在常溫下,灰錫會向白錫轉化故常溫下以白錫狀態存在,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B、C錯,當錫制器皿長期處于低于13.2℃的環境中會轉化為灰錫,灰錫以粉末狀存在,故會自行毀壞。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