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肯定了“雙包”(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制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 .
材料三 山東省壽光市地處黃河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蔬菜之鄉”。……20世紀80年代,壽光市率先解決了用冬暖大棚生產夏季蔬菜的技術難題,推動了全國越冬菜生產技術革命。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壽光引進了美國微型黃瓜、荷蘭甘藍、日本大葉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蘆等品種。近年來,壽光市投巨資建壽光商務平臺和信息網絡系統使其由全國性的蔬菜集散地向國際化邁進。
材料四 2008年10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把制度建設和創新作為農村改革的首要目標,緊緊圍繞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就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方面,全會提出了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等措施。
回答問題:
(1)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怎樣?這種模式形成的主要條件是什么?(2分)
(2)這份契約簽訂前,農民為什么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2分)
(3)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在經營模式上有何共同之處?其經濟性質有有何不同?(3分)
(4)山東省壽光市農業發展的實踐和經驗有哪些值得今天的新農村建設借鑒?(3分)
(5)當前,在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方面,為什么提出了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濟體制;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社組織,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的發展方向?(2分)你認為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應遵循什么原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