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t=0時,甲物體在乙物體前2m | |
B. | 在t=2s時,甲物體在乙物體后 | |
C. | 兩物體另一次并排運動的時刻是t=1s | |
D. | 0-6s內兩物體的最大間距為3m |
分析 由圖象可知,1到2s甲乙兩物通過的位移相等,兩物在t=4s時并排行駛,所以兩物在t=2s時也并排;v-t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據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求兩物通過的距離,從而求得最大間距.
解答 解:A、根據速度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可得,在0-4s內,乙與甲位移之差為△x=$\frac{1}{2}×2×2$m=2m,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2m,已知兩物體在t=4s時并排運動,所以在t=0時,甲物體在乙物體前2m,故A正確.
BC、1到2s甲乙兩物通過的位移相等,兩物在t=4s時并排行駛,所以兩物在t=2s時也并排運動;故BC錯誤.
D、在t=1s時,兩物體的間距最大.在0-1s內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兩個物體的位移之差為△x′=$\frac{1}{2}×2×1$m=1m,所以最大間距為 S=2m+△x′=3m,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本題是追及和相遇問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速度圖象分析物體運動情況,要注意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距離隨時間如何變化,要知道速度相等時,兩個物體相距最遠.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電荷有正負之分 | |
B. | 元電荷是點電荷 | |
C. | 某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量可能為4.8×10-18C | |
D. | 某帶電體可能得到了2.4×10-19C的電荷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點電勢比b點電勢高 | B. | 該電荷在b點的電勢能較a點大 | ||
C. | a、b兩點電勢差大小一定滿足U=Ed | D. | ab兩點電勢差大小一定滿足$U=\frac{W}{q}$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曲線c表示電源的輸出功率 | B. | 直線b表示電源的輸出功率 | ||
C. | 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Pm=9W | D. | 電源的電動勢E=3V,內電阻r=1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鐵塊上滑過程處于超重狀態 | |
B. | 鐵塊上滑過程與下滑過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
C. | 鐵塊上滑過程與下滑過程滿足v1t1=v2(t2-t1) | |
D. | 鐵塊上滑過程與下滑過程所用時間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1=5Ω,R2=15Ω | |
B. | R2=15Ω,?=3V | |
C. | R1的最大功率為1.8W,滑動變阻器消耗的功率一直變大 | |
D. | R1的最小功率為0.2W,滑動變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是猜想法 | |
B. | 速度的定義式v=$\frac{△x}{△t}$,采用的是比值法;當△t趨近于零時,$\frac{△x}{△t}$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理想模型法 | |
C. | 在探究電阻、電壓和電流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先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阻與電流的關系,再保持電流不變研究電阻與電壓的關系,該實驗應用了類比法 | |
D. | ![]() 如圖是三個實驗裝置,這三個實驗都體現了放大的思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x軸上還有一點與P點電場強度相同 | |
B. | 在x軸上可能還有三點與P點電場強度相同 | |
C. | 若將一試探電荷+q從P點移至O點,電勢能增大 | |
D. | 若將一試探電荷+q從P點移至O點,電勢能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前3 s內貨物處于超重狀態 | |
B. | 前3 s內與最后2 s內貨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 |
C. | 最后2 s內貨物只受重力作用 | |
D. | 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過程中,貨物處于平衡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