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人人_亚洲美女在线视频_av手机在线播放_国产大片aaa_欧美中文日韩_午夜理伦三级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9.傳送帶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由于不同的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不同,物體在傳送帶上的運動情況也有所不同,如圖所示,一傾斜放置的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傾角θ=37°,在電動機的帶動下以v=2m/s的速率順時針方向勻速運行.M、N為傳送帶的兩個端點,MN兩點間的距離L=7m.N端有一離傳送帶很近的擋板P可將傳送帶上的物塊擋住.在傳送帶上的O處先后由靜止釋放金屬塊A和木塊B,金屬塊與木塊質量均為1kg,且均可視為質點,OM間距離L=3m.sin37°=0.6,cos37°=0.8,g取10m/s2.傳送帶與輪子間無相對滑動,不計輪軸處的摩擦.
(1)金屬塊A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上運動,經過2s到達M端,求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1
(2)木塊B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下運動,并與擋板P發生碰撞.已知碰撞時間極短,木塊B與擋板P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木塊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2=0.5.求:
a.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
b.經過足夠長時間,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恒定,求此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分析 (1)金屬塊A在傳送帶方向上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先做勻加速運動,并設其速度能達到傳送帶的速度v=2m/s,然后做勻速運動,抓住總位移的大小,結合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動摩擦因數的大小.
(2)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木塊下滑的加速度,從而結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與擋板碰撞的速度,反彈后,速度大于傳送帶速度,摩擦力向下,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后,摩擦力向上,根據牛第二定律分別求出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結合運動學公式求出木塊B所達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
b、經過多次碰撞后木塊B以2m/s的速度被反彈,最終在距N點1m的范圍內不斷以加速度a2做向上的減速運動和向下的加速運動.木塊B對傳送帶有一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結合P=μmgvcosθ求出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解答 解:(1)金屬塊A在傳送帶方向上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先做勻加速運動,并設其速度能達到傳送帶的速度v=2m/s,然后做勻速運動,達到M點.
金屬塊由O運動到M有:L=$\frac{1}{2}$at12+vt2
即 $\frac{1}{2}$at12+vt2=3…①
且 t1+t2=t
即 t1+t2=2…②
v=at1 即 2=at1…③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μ1mgcos370-mgsin370=ma…④
由①②③式解得 t1=1s<t=2s 符合題設要求,加速度a=2m/s2
由①式解得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 μ1=1
(2)a.由靜止釋放后,木塊B沿傳送帶向下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為a1,運動距離 LON=4m,第一次與P碰撞前的速度為v1
  a1=gsinθ-μgcosθ=2m/s2
 v1=$\sqrt{2{a}_{1}{L}_{ON}}$=4m/s
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1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1;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2
  a2=gsinθ+μgcosθ=10m/s2
s1=$\frac{{v}_{1}^{2}-{v}^{2}}{2{a}_{2}}$=0.6m
s2=$\frac{{v}^{2}}{2{a}_{1}}$=1m
因此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s=s1+s2=1.6m
b.木塊B上升到最高點后,沿傳送帶以加速度a1向下做勻加速運動,與擋板P發生第二次碰撞,碰撞前的速度為v2
  v2=$\sqrt{2{a}_{1}({s}_{1}+{s}_{2})}$=$\sqrt{6.4}$m/s
與擋板第二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2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3;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4.s3=$\frac{{v}_{2}^{2}-{v}^{2}}{2{a}_{2}}$=0.12m
  s4=$\frac{{v}^{2}}{2{a}_{1}}$=1m
木塊B上升到最高點后,沿傳送帶以加速度a1向下做勻加速運動,與擋板P發生第三次碰撞,碰撞前的速度為v3
v3=$\sqrt{2{a}_{1}({s}_{3}+{s}_{4})}$=$\sqrt{4.48}$m/s
與擋板第三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3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5;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6
  s5=$\frac{{v}_{3}^{2}-{v}^{2}}{2{a}_{2}}$=0.024m
  s6=$\frac{{v}^{2}}{2{a}_{1}}$=1m
以此類推,經過多次碰撞后木塊B以2m/s的速度被反彈,在距N點1m的范圍內不斷以加速度a2做向上的減速運動和向下的加速運動.
木塊B對傳送帶有一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
Ff=μmgcosθ
故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為 P=μmgvcosθ
解得P=8W.
答:(1)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1;
(2)a、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為1.6m;b、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為8W.

點評 本題是一個多過程問題,比較復雜,關鍵理清物塊在傳送帶上整個過程中的運動規律,搞清摩擦力的方向,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進行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同學用如圖所示電路測量多用電表的內阻和內部電池的電動勢.

(1)將多用電表選擇旋鈕調至歐姆擋“×1”歐姆擋,將紅黑表筆短接,調節調零旋鈕,
使指針指在右側滿刻度處.
(2)移動滑動變阻器R的觸頭,分別讀出五組電壓表(內阻較大,可視為理想表)和歐姆表
示數U、R,并將計算得出的$\frac{1}{U}$、$\frac{1}{R}$記錄在表格中.請在坐標紙上作出$\frac{1}{U}$-$\frac{1}{R}$圖線.
$\frac{1}{U}$/V-12.501.701.251.000.80
$\frac{1}{R}$/Ω-10.180.100.060.030.02
(3)根據圖線得到多用電表內部電池的電動勢為1.67V,多用電表調至“×1”歐姆擋時的內阻為17.9Ω.(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4)本實驗中若電壓表V內阻不是很大,則多用電表內部電池電動勢的測得結果將偏小(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物體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其中F1=10N方向水平向右,現將F1順時針向下旋轉90°,則物體是否還能平衡?若不平衡,則求所受合外力的多大與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學習小組為探究導電溶液的電阻在體積相同時,電阻值與長度的關系.選取一根乳膠管,里面灌滿了稀鹽水,兩端用粗銅絲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閉的鹽水柱X(電阻約為2kΩ).實驗室中還提供如下實驗器材:

A.電壓表V(量程4V,電阻約為4.0kΩ)
B.電流表A1(量程100mA,電阻RA1約為5Ω)
C.電流表A2(量程2mA,電阻RA2約為50Ω)
D.滑動變阻器R1(0?40Ω,額定電流為1A)
E.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kΩ;
E.鋰電池(電動勢標E稱值為3.7V)
F.開關S一只,導線若干
(1)為了測定鹽水柱X的阻值,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圖,則電流表應該選擇A2(填A1或A2),滑動變阻器應該選擇R1(填R1或R2).
(2)為探究導電溶液的電阻在體積V相同時,電阻值與長度的關系.該小組同學通過握住乳膠管兩端把它均勻拉長改變長度,多次實驗測得稀鹽水柱長度L、電阻R的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123456
長度L(cm)20.025.030.035.040.045.0
電阻R(kΩ)1.32.13.04.15.36.7
①為了定量研究電阻R與長度L的關系,該小組用縱坐標表示電阻R,作出了如圖2所示的圖線,你認為橫坐標表示的物理量是L2
②該小組同學根據①作出的圖線求得斜率為k,測得導電溶液的體積為V,則電阻率ρ=k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質量m=1kg的滑塊(可看成質點),被壓縮的彈簧彈出后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離x=0.4m后從桌面拋出,落在水平地面上.落點到桌邊的水平距離s=1.2m,桌面距地面的高度h=0.8m.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取g=10m/s2,空氣阻力不計)求:
(1)滑塊落地時速度的大小;
(2)彈簧彈力對滑塊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小球B,用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連接組成一個彈簧振子,小球B靜止在平衡位置.質量為m的小球A,從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形軌道,離地高為h(h<<R)處的C點,由靜止下滑,運動到O點與B球發生彈性碰撞進取終A球又返回到離地高為h的C點,之后這一過程又循環往復地進行下去,已知彈簧振子的周期T=2$π\sqrt{\frac{m}{k}}$,則有s=2h.試求該系統的運動周期,結果用m,k,h,R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一般來說,正常人從距地面1.5m高處跳下,落地時速度較小,經過腿部的緩沖,這個速度對人是安全的,稱為安全著地速度.如果人從高空跳下,必須使用降落傘才能安全著陸,其原因是,張開的降落傘受到空氣對傘向上的阻力作用.經過大量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空氣對降落傘的阻力f與空氣密度ρ、降落傘的迎風面積S、降落傘相對空氣速度v、阻力系數c有關(由傘的形狀、結構、材料等決定),其表達式是f=$\frac{1}{2}$cρSv2.根據以上信息,解決下列問題.(取g=10m/s2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計算人從1.5m高處跳下著地時的速度大小(計算時人可視為質點)(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2)在某次高塔跳傘訓練中,運動員使用的是有排氣孔的降落傘,其阻力系數c=0.90,空氣密度取ρ=1.25kg/m3.降落傘、運動員總質量m=80kg,張開降落傘后達到勻速下降時,要求人能安全著地,降落傘的迎風面積S至少是多大?
(3)跳傘運動員和降落傘的總質量m=80kg,從跳傘塔上跳下,在下落過程中,經歷了張開降落傘前自由下落、張開降落傘后減速下落和勻速下落直至落地三個階段.如圖是通過固定在跳傘運動員身上的速度傳感器繪制出的從張開降落傘開始做減速運動至達到勻速運動時的v-t圖象.根據圖象估算運動員做減速運動的過程中,空氣阻力對降落傘做的功.((2)(3)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質點做速度逐漸增大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時間間隔t內位移為x,末速度變為原來的2倍,該質點的加速度為(  )
A.$\frac{3x}{2{t}^{2}}$B.$\frac{2x}{3{t}^{2}}$C.$\frac{3x}{4{t}^{2}}$D.$\frac{4x}{3{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湯姆生發現電子促進了人類對原子核結構的研究
B.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
C.瑪麗•居里首先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
D.在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實驗中,查德威克發現了質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碰91在线| 国产资源视频 |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网站 | 成年人视频免费看 | 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 | 狼人色| 亚洲精品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区一区二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第二页 | 欧美日韩专区 | 亚洲成人精品一区 | 在线国产小视频 | 深夜福利在线播放 |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 国产免费av在线 | 免费a网站 | 久久午夜剧场 | 黄色网址免费看 | 四虎影视最新地址 | 九九视频免费观看 | 色婷婷在线视频 | 欧美久久精品 | 九九久久精品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 国产h片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看片| 在线播放一区 |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 | 日韩三级精品 | 久久免费影院 | 欧美超碰在线 | 人人看人人干 |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 | 黄色片一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