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試管內離體翻譯蛋白質時,若加入堿基序列為(ACACACACACACAC…)的mRNA,合成的蛋白質中有蘇氨酸及組氨酸兩種氨基酸。若加入堿基序列為(CAACAACAACAACAA…)的mRNA,合成的蛋白質含有蘇氨酸、谷氨酰胺或天冬酰胺。則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A.ACA B.AAC C.CAA D.C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一為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二表示圖一細胞核中某結構及其成分。①—⑥表示物質,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所示結構應在 下能觀察。從圖一中可看出,通過囊泡形式進行轉化的生物膜有 、 、 。
(2).若圖一表示動物胰臟內的細胞,④可能為 (多選)。
A.胰脂肪酶 B.胰島素
C.胰高血糖素 D.抗體
(3).組成圖二中⑥物質的基本單位是 。
(4).圖二中基因1和基因2的差異實質表現在 。
(5).核孔復合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進行物質交換的通道。下列物質經核孔復合體向細胞核方向運輸的是 (多選)。
A.tRNA 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 D.m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圖為某同學感染細菌后的免疫機制模式,圖中大寫字母表示細胞,小寫字母表示物質,數字表示過程。據圖回答。
(1).A、B、E細胞名稱:A B E 。
(2).傷口處A細胞數量突增,這一現象的生物學意義是 。
(3).細菌感染引起機體發燒,適度體溫升高可以通過 來提高免疫反應速率。
(4).圖中③、④過程表示的是該同學體內發生的 (體液/細胞)免疫過程。
(5).b、c物質分別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圖表示某植物細胞中部分結構發生反應的示意圖。A-L字母表示物質;x1—x4表示B物質量的變化過程,y1—y4表示L物質量的變化過程;①—④表示生理過程。請分析回答:
(1).分別寫出圖22中物質A、B、L的名稱 、 、 。
(2).I生成J的過程名稱是 ;③過程的場所是 ;④循環過程的場所是 。過程①、②、③中,F產量最大的過程是 。
(3).若x3=x4,則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關系為 。若x4=y4,則下列有關等式在數值上成立的是 (多選)。
A.x4=y1-y2 B.x2=x1-y4
C.y2=y3-x1 D.x1=x2+x4
(4).在有光條件下,用14C標記小麥吸收的L進入圖22的物質代謝過程,則14C在圖中的轉移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頭和字母等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種形成、生物多樣性發展機制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如圖是科學家利用果蠅所做的進化實驗,兩組實驗僅喂養食物不同,其他環境條件一致。
(1).第一期時前,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蠅屬于一個 。
(2).實驗中表示環境選擇的因素主要是 。
(3).經過八代更長時間之后,甲箱果蠅體色變淺,乙箱果蠅體色變深。再混養時,果蠅的交配擇偶出現具有嚴重的同體色選擇偏好,以此推斷,甲、乙品系果蠅之間的差異可能體現的是 多樣性,判斷的理由是 。
(4).果蠅由原品系向甲、乙兩類品系變化的現象,進化學上稱為 。
(5).經過八代或更長的時間后,兩箱中的果蠅體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請用現代綜合進化理論解釋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
(6).科學家對甲、乙兩箱中果蠅部分等位基因[A-a、E-e]的顯性基因頻率作了統計,在第十代時,甲箱中A、E基因頻率分別為61%與65%;乙箱A、E基因頻率分別為95%與65%。則甲、乙兩箱果蠅中的Ee雜合體出現的頻率是 %;[A-a]等位基因純合體出現的頻率較高的是 箱。
(7).生物多樣性包含的三個層次中, 多樣性能有效地增大種群基因庫,有利于物種適應環境變化而長期生存。生境多樣性是 多樣性形成的基礎,保護生境,減緩荒漠化進程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前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牛奶是微生物生長的良好培養基。生鮮牛奶中的微生物情況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狀況,也影響奶制品的運輸和貯藏;牛奶在飲用前都要經過巴氏消毒,以殺死有害微生物。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 。為檢測消毒前后牛奶中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做如圖操作。用無菌吸管從三角燒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釋液至盛有9 mL無菌水的試管中,如此重復3次,將10mL生牛奶稀釋到10-4濃度后,取0.1mL滴在培養基上。
(2).將牛奶稀釋液滴加在培養基上進行涂布,應選擇的涂布工具是 。該涂布工具最合適的滅菌方法是____________。
A.火焰灼燒 B.高溫高壓滅菌
C.酒精擦拭 D.紫外線照射
(3).圖13所示方法為稀釋培養法,按此方法培養得到的3個培養皿中菌落數分別為25個、23個、24個,則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細菌數為________個。
(4).消毒后牛奶中絕大部分細菌被殺死,若用稀釋培養法檢測消毒后牛奶是否含有細菌,則在操作步驟上應作什么改動?__________________。
(5).檢測食品中大腸桿菌數量,可評價食品是否受到污染。下表培養基配方中,大腸桿菌能夠生長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6).從生牛奶取樣培養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種雜菌,從中檢測出大腸桿菌的方法是在培養基中加入 ,具有 特征可以鑒別大腸桿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如圖表示人體血糖濃度發生變化和人體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調節過程的示意圖(A、B、C、D表示激素),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在寒冷環境下,可通過圖中激素[ ](填字母)分泌量的增加和細胞內_________的活動增強以增加產熱量,同時機體還可以通過皮膚血管收縮減少皮膚的血流量等變化以減少散熱。
(2).人體體溫調節的中樞及產生寒冷感覺的場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體溫調節方式是 。
(3).圖中垂體可分泌 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分泌 。
(4).人在空腹或饑餓時,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細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9分)如圖中,甲為人體手背皮膚(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頭肌(E)發生收縮而產生屈肘動作的神經傳導路徑示意圖。圖乙為圖甲中某部分結構放大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乙表示圖甲中[______](填字母)處的結構,名稱是__________。在該處發生的信號轉變為________________。
(2).用針刺A時,引起E收縮而產生屈肘動作的過程被稱為________。嗎啡有鎮痛作用,原因是嗎啡能和圖乙中[ ]________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使其失去與___________結合的能力。
(3).當興奮在B上傳導時,興奮部位的膜內電位變化為_____________。
(4).現切斷Ⅰ處,在Ⅱ處施加適宜的電流刺激,則在A、B、C、D、E中能測到電位變化的有_____________。
(5).如圖是突觸后膜接受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后的膜電位狀況以及興奮的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如圖表示遺傳病家系圖。請根據具體病例分析回答:
(1).設Ⅱ-1、Ⅲ-2為甲病患者,其余均正常。則甲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為 性遺傳病;Ⅰ-2參與受精并形成Ⅱ-2的正常精子占總精子的概率是 。
(2).設第Ⅱ代中僅Ⅱ-3為紅綠色盲(b基因控制)患者。則圖中一定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是 ;Ⅲ-3的基因型為 。
(3).若上題假設成立,且Ⅲ-2患有甲病,Ⅲ-3不攜帶甲病基因,則Ⅲ-3生一與Ⅲ-2表現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為 ;所生孩子中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 ,正常的概率為 。
(4).設Ⅱ-5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X連鎖顯性遺傳病),Ⅱ-4正常,則他們的兒子中該病的發病率為 。若Ⅱ-4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且其雙親中只有一方患有此病,Ⅱ-5正常,則他們的女兒中該病的發病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科學探究(10分)研究背景: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特效的抗虐新藥,是菊科艾屬植物青蒿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國山西的青蒿資源非常豐富,本研究為開發利用青蒿資源提供實驗依據。
【實驗一】
研究目的:比較同一植株不同生長期葉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異
材料準備:5~9月期間,分別采集成苗期、生長盛期、花期和果期的青蒿葉,干燥后粉碎備用。
(1)根據研究目的,下列屬于實驗時需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多選)
A.采摘時葉片中含水量 B.采集葉片時的氣溫
C.葉片的著生位置 D.葉片干燥的程度
(2).將實驗數據繪制成圖。
(3)該坐標圖的橫坐標名稱是______________,縱坐標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實驗一的研究結果,選擇 期的青蒿作為繼續研究的實驗材料。
【實驗二】
材料準備:采集青蒿不同組織如根、莖、老葉(葉齡21d)、新葉(葉齡7d),共采集3次,每次在同一地方隨機采樣。所有樣品均采用烘干和自然干燥2種方式干燥,粉碎后備用。
實驗結果:青蒿素含量(mg/g)
第1次采集:
根:1.02(曬干),0.74(烘干);
莖:0.09(曬干),0.04(烘干);
老葉:3.91(曬干),2.66(烘干);
新葉:4.57(曬干),3.49(烘干)。
第2次采集:
根:1.05(曬干),0.72(烘干);
莖:0.11(曬干),0.09(烘干);
老葉:4.02(曬干),2.71(烘干);
新葉:4.65(曬干),3.69(烘干)。
第3次采集:
根:1.14(曬干),0.79(烘干);
莖:0.10(曬干),0.02(烘干);
老葉:4.05(曬干),2.95(烘干);
新葉:4.58(曬干),3.59(烘干)。
(5)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研究目的,設計一個實驗數據記錄表,用于記錄上述數據。(不用抄錄數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