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圖表示某植物細胞中部分結構發生反應的示意圖。A-L字母表示物質;x1—x4表示B物質量的變化過程,y1—y4表示L物質量的變化過程;①—④表示生理過程。請分析回答:
(1).分別寫出圖22中物質A、B、L的名稱 、 、 。
(2).I生成J的過程名稱是 ;③過程的場所是 ;④循環過程的場所是 。過程①、②、③中,F產量最大的過程是 。
(3).若x3=x4,則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關系為 。若x4=y4,則下列有關等式在數值上成立的是 (多選)。
A.x4=y1-y2 B.x2=x1-y4
C.y2=y3-x1 D.x1=x2+x4
(4).在有光條件下,用14C標記小麥吸收的L進入圖22的物質代謝過程,則14C在圖中的轉移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頭和字母等表示)。
(1).H2O O2 CO2 (2).糖酵解 線粒體內膜 葉綠體基質 ③ (3).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ABD (2分) (4). L→C3→I→J→L(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A物質是H2O,參與光反應,分解產生O2(圖中B物質),L是呼吸作用產生,參與暗反應,所以是CO2。
(2).I生成J是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是糖酵解。③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內膜。④循環是暗反應的卡爾文循環,場所是葉綠體基質。F是ATP,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釋放能量做多。
(3).若x3=x4,即氧氣吸收速率=氧氣釋放速率,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x4=y4,又因為y4=y1-y2,所以x4=y1-y2;圖中x1=x2+x4,即x4=x1-x2,而x4=y4,所以x2=x1-y4。
(4).L是CO2,轉移途徑是圖中CO2→C3→葡萄糖→丙酮酸→CO2。
考點: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山坡25年前因發生火災而焚毀所有樹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員調查了該區域的幾種主要樹種不同年齡級的株數,結果如下表。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樹齡 樹種 | 1-2 | 3-4 | 5-6 | 7-8 | 9-10 | 11-12 | 13-14 | 15-16 | 17-18 | 19-20 | 21-22 |
赤楊 | 0 | 2 | 5 | 8 | 12 | 20 | 25 | 19 | 14 | 9 | 4 |
櫟樹 | 21 | 15 | 12 | 10 | 7 | 4 | 2 | 0 | 0 | 0 | 0 |
松樹 | 0 | 0 | 0 | 5 | 7 | 11 | 13 | 10 | 5 | 3 | 2 |
杜鵑 | 2 | 2 | 3 | 1 | 3 | 3 | 4 | 1 | 3 | 2 | 1 |
A.山坡上所有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了該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成分
B.山坡最早出現的樹木是櫟樹,在25年間其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C.最先受到環境制約而停滯增長的是松樹,種群密度最大的樹是赤楊
D.被火災焚毀的山坡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物種豐富度逐漸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如圖表示遺傳病家系圖。請根據具體病例分析回答:
(1).設Ⅱ-1、Ⅲ-2為甲病患者,其余均正常。則甲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為 性遺傳病;Ⅰ-2參與受精并形成Ⅱ-2的正常精子占總精子的概率是 。
(2).設第Ⅱ代中僅Ⅱ-3為紅綠色盲(b基因控制)患者。則圖中一定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是 ;Ⅲ-3的基因型為 。
(3).若上題假設成立,且Ⅲ-2患有甲病,Ⅲ-3不攜帶甲病基因,則Ⅲ-3生一與Ⅲ-2表現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為 ;所生孩子中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 ,正常的概率為 。
(4).設Ⅱ-5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X連鎖顯性遺傳病),Ⅱ-4正常,則他們的兒子中該病的發病率為 。若Ⅱ-4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且其雙親中只有一方患有此病,Ⅱ-5正常,則他們的女兒中該病的發病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DNA片段,經過連續兩次復制,共需要90個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240個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該DNA片段具有的堿基對是
A.110對 B.220對 C.330對 D.440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一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二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的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圖一中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
②圖一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的原理不同
③圖二中Tb~Tc麥芽糖積累量最多,說明此時酶活性最高
④圖二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圖13中的T0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金山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一中a、b、c為不同濃度的同種溶液,圖二是一段時間后裝置1與裝置2的液面高度變化曲線,a、b起始液面高度均為H。則圖一中a、b、c濃度的關系是
A.a>b>c B.c>b>a C.b>a>c 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則制作人工種子,及生產治療燙傷、割傷的藥物——紫草素,應分別選用的編號是( )
A.④② B.③② C.③④ D.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