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變化常作為生物實驗結果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下面是一些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其中的錯誤操作或想法有幾項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蘇丹III染液,發現滿視野都呈現橘黃色,于是滴1-2滴50%鹽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鮮的菠菜葉,加少許SiO2和無水乙醇,研磨液呈黃綠色。于是判斷是菠菜葉用量太少導致
③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結果中,藍綠色帶最寬,可判斷葉綠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藍藻的細胞內都有核糖體和染色體
A.一項 | B.二項 | C.三項 | D.四項 |
C
解析試題分析: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蘇丹III染液后,滴1-2滴50%鹽酸洗去浮色,再觀察,①錯誤;,研磨液呈黃綠色,也可能是研磨不充分,或無水乙醇加入太多,②錯誤;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結果中,寬度可表示含量,藍綠色帶是葉綠素a,最寬,可判斷葉綠素a含量最多,③正確;乳酸菌、酵母菌和藍藻的細胞內都有核糖體,但乳酸菌和藍藻是原核細胞,沒有染色體,④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生物實驗原理與操作及細胞結構的知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細菌蛋白質在極端環境條件下可通過肽鏈之間的二硫鍵維持穩定。已知不同的多肽產物可因分子量不同而以電泳方式分離。下列左圖是一個分析細菌蛋白的電泳結果圖,“-”代表沒加還原劑,“+”代表加有還原劑,還原劑可打斷二硫鍵,“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質,右側數字代表蛋白質或多肽的相對分子量。根據左側結果,下列哪個圖案最能代表該細菌原本的多肽結構(注意:“一”代表二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植物細胞增殖過程中,細胞中央的赤道板會形成細胞板產生新的細胞壁 |
B.動物細胞衰老后,細胞核體積減小,染色質松散 |
C.根尖細胞和葉肉細胞有很大的差異,這是遺傳信息執行情況不同的結果 |
D.原癌基因發揮作用時,細胞將成為不受機體控制的惡性增殖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生態系統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ā 。
A.水、太陽能、熱能等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 |
B.消費者的存在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
C.生產者都屬于自養型生物,動物、微生物都屬于異養型生物 |
D.細菌、真菌都屬于分解者,動物都屬于消費者,植物都屬于生產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模擬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 |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②過程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 |
C.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 |
D.上述實驗過程并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生產上常用的育種方法有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下列對這五種育種方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都在細胞水平進行操作 |
B.都不可能產生定向的可遺傳變異 |
C.都不能通過產生新基因從而產生新性狀 |
D.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實驗或研究方法,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和“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中的作用相同 |
B.葉綠體色素提取,未見色素帶,說明材料可能為黃化葉片 |
C.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綠體可看到內部有許多基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雨水過多時,西瓜發生爛根現象的原因是
A.土壤因水澇溫度低,使根受到低溫損害 |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爛根 |
C.土壤中有毒物質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
D.土壤中缺乏氧氣,根細胞進行厭氧呼吸產生酒精,對根細胞有毒害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