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兒童性早熟活動是通過機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調節方式完成的 | |
B. | 下丘腦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 | |
C. | 激素甲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 |
D. | 該圖示可以反映出體液調節中的反饋調節 |
分析 1、性激素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下丘腦產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進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題圖所示是兒童性早熟的過程,由題圖可知,光線刺激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傳遞到下丘腦內分泌神經細胞,下丘腦細胞產生甲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進性激素的產生,進而促進性器官的發育和成熟,該調節過程是神經-激素調節.
解答 解:A、由分析可知,兒童性早熟是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A正確;
B、由分析可知,下丘腦神經細胞既可以傳導興奮,是神經調節的組成部分,也可以分泌激素,又是體液調節的組成部分,B錯誤;
C、由分析可知,甲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C錯誤;
D、由題圖可知丙性激素含量過高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該過程是負反饋調節,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激素調節的分級調節和負反饋調節、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關系的理解,把握紫色素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用相關知識結合題圖信息進行推理、解答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有酶、抗體、激素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 |
B. | 能進行轉錄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 |
C. | 破壞植物細胞的高爾基體,可能形成雙核細胞 | |
D. | 中心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裂間期隨著DNA的復制,染色體和基因的數目也會發生改變 | |
B. | 基因即DNA的片段,所以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的基因 | |
C. | 基因只分布在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表現肯定與生物的性別無關 | |
D. | 基因中儲存著遺傳信息,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統中,水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 | |
B. | 胰島素的功能取決于氨基酸種類、數目和序列,與空間結構無關 | |
C. | DNA分子中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的堿基一定是通過氫鍵連接的 | |
D. | 纖維素、淀粉和麥芽糖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其水解產物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綜合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定濃度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不僅可以誘導小鼠redBA/gam報告基因產生缺失突變,還可以誘導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DNA雙鏈斷裂。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PFOS能夠定向誘導基因突變
B.PFOS誘導基因突變的因素屬于物理因素
C.PFOS的長期使用,將會使小鼠發生進化
D.PFOS誘導DNA雙鏈斷裂一定會導致基因結構被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_{\;}^{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 | |
B. | 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_{\;}^{35}$S標記的細菌,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 | |
C. | 用${\;}_{\;}^{1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上清液 | |
D. | 用${\;}_{\;}^{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上清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