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可獲得標記的噬菌體 | |
B. | 攪拌能使大腸桿菌破裂,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 |
C. | 用35S標記的一組實驗,部分子代噬菌體中能檢測到35S | |
D. | 用32P標記的一組實驗,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
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研究著: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
②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等.
③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④實驗思路: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⑤實驗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⑥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A、噬菌體是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因此要標記噬菌體,需要用帶有放射性的細菌培養噬菌體,不能用培養基培養,A錯誤;
B、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外殼與細菌分離,B錯誤;
C、用35S標記的一組實驗,由于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所以子代噬菌體中不可能檢測到35S,C錯誤;
D、由于32P標記的DNA分子進入了細菌,所以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試管的沉淀物中,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特點;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現象及結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 |
B. | 自然選擇直接選擇的是表現型 | |
C. | 地理隔離可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 | |
D. | 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促進胃幽門黏膜細胞分泌胃泌素的調節是神經-體液調節 | |
B. | 胃酸可以殺死胃內的大多數細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免疫 | |
C. | 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可能不作用于神經元 | |
D. | 在神經纖維的兩點同時刺激,在這兩點的中點處興奮會抵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 | |
B. | 傳入神經興奮部位膜內側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 |
C. | 興奮由傳入神經元傳遞給傳出神經元必須經過突觸結構 | |
D. | 神經細胞興奮時,細胞內Na+濃度高于細胞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 |
B. | 雜草階段群落沒有垂直結構 | |
C. | 該演替是群落與無機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 | |
D. | 人類活動會改變該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變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甲圖表示激素調節方式,則參與這類信號分子分泌的細胞器一定有核糖體、內質網和尚爾基體 | |
B. | 若乙圖所示的靶細胞是人體的垂體細胞,則其接受的信號分子應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 |
C. | 若乙圖所示的靶細胞為人體唾液腺細胞,則②屬于傳出神經;乙圖的調節比甲圖更準確、更迅速 | |
D. | 人體胰島B細胞和男、女性腺所分泌的信號分子對靶細胞的作用方式都為丙圖所示的作用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步驟 | 燒杯(1000mL) | |||
Ⅰ | Ⅱ | Ⅲ | Ⅳ | |
①注入自來水 | 500mL | 500mL | 500mL | 500mL |
②放入含油漬的衣服 | 一件 | 一件 | 一件 | 一件 |
③控制不同水溫 | 10℃10min | 30℃10min | 50℃10min | 70℃10min |
④加入等量的加酶洗衣粉 | 0.5g | 0.5g | 0.5g | 0.5g |
⑤用玻璃棒攪拌 | 5min | 5min | 5min | 5min |
⑥觀察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省長沙市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250C的實驗條件下可順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B.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
C.大鼠神經細胞的培養 D.制備用于植物組織培養的固體培養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