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體.兩級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染色質高度螺旋化變成光鏡可見的染色體形態,散亂排列在紡錘體內.每條染色體由連接在一個中心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構成.
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細胞中心的假象平面),此時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被紡錘絲牽引著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在兩極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現,形成新的細胞核,紡錘絲消失,染色體解螺旋恢復為染色質絲形態,在原來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延伸成為新的細胞壁,原來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
解答 解:(1)該圖細胞中有細胞壁,沒有中心體,因此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簡圖.根據圖中染色體行為可知,ABCD分別屬于有絲分裂的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因此分裂順序依次是BCAD.
(2)根據圖中染色體行為可知,ABCD分別屬于有絲分裂的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圖示作為一個細胞周期還缺少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
(3)根據末期D細胞中染色體可以判斷,此時細胞的兩極均存在4條染色體,因此分裂結束后,產生的子細胞中應有4條染色體.
(4)B、C 含有姐妹染色單體,DNA與染色體和染色單體三者之比為2:1:2的圖示是B、C.
(5)A圖中,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的數為0,染色體數目為8.
故答案為:
(1)植物 BCAD
(2)分裂間
(3)4
(4)B、C
(5)8、0
點評 本題考查了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根據圖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確定各簡圖所屬時期;識記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以及有絲分裂的區別;難度不大,屬于考綱中識記、理解層次的要求.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金魚藻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染色體DNA復制加倍abcd | |
B. | 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是因為溶液pH減小 | |
C. | 圖中實驗操作3~5能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 |
D. | 該實驗可證明呼吸作用釋放CO2,光合作用釋放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 |
B. | 基因的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的一種 | |
C. | 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形成是因為產生了染色體變異 | |
D. | 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種子或幼苗可以誘導產生多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零項 | B. | 一項 | C. | 二項 | D. | 三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在細胞內是固定不動的 | B. | 葉綠體在細胞內是均勻分布的 | ||
C. | 葉綠體的存在是葉片呈綠色的原因 | D. | 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不含線粒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大聯考高三第八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技術及方法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進行還原性糖鑒定時,選擇比較甜的紅瓤西瓜為實驗材料
B.檢測酵母菌培養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可判斷其呼吸方式
C.運用數學模型構建的方法研究某種群數量變化規律
D.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必須使用一定濃度秋水仙素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