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實驗或方法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用低倍顯微觀察花生子葉中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的脂肪粒
B.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分別用無水乙醇和93號汽油
C.用標志重捕法測種群密度時,部分標志物的脫落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養基培養并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吉林一中13級下第一學月“教與學”質量檢測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凝膠色譜法的原理及操作不正確的是
A.是利用凝膠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質分離開的一種方法
B.在洗脫過程中,大分子不能進入凝膠內部而最先流出,而小分子可以進入凝膠內部而流速緩慢,最后流出
C.凝膠內部有許多貫穿的通道,其直徑大小與被分離的物質分子的大小無相應關系
D.一般情況,凝膠對要分離物質沒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離的物質都應該被洗脫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揭陽市畢業班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某種油菜的黃化突變體葉片呈現黃化色澤。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降低。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關指標見下表。
(1)CO2濃度通過直接影響 (1分)的產生來影響光合作用強度。若適當降低CO2 濃度,短時間內葉綠體中[H]含量的變化是 (1分)。
(2) 的減少使葉片呈現黃化色澤。突變可能 (填“促進”或“抑制”)葉綠素a向葉綠素b轉化的過程。另據測定,突變體處于發育初期的葉片,類胡蘿卜素與葉綠素的比值為0.48,可以推測,類胡蘿卜素在色素組成中所占的比例隨葉片發育逐漸 ;
(3)突變體葉片中葉綠體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 μmolCO2·m-2·s-1。研究人員認為氣孔因素不是導致突變體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據是: 。
(4)與苗期相比,野生型油菜發育到越冬期時,葉內脫落酸和生長素所占百分比的變化分別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三3月質檢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描述某種生命活動的模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A代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a代表光,則b、c可分別代表該場所產生的[H]和ATP
B.若A代表人體B細胞,a為抗原刺激,則b、c可分別代表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C.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攝入的食物,則b、c可分別代表下一營養級的攝入量和A呼吸作用的消耗量
D.若A為滲透壓調節中樞,a為滲透壓升高,則b,c可分別代表抗利尿激素釋放量的增加和大腦皮層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三下學期第5次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是體育運動對學習記憶的促進作用與蛋白質類神經營養因子(BDNF)關系的部分圖解。請據圖回答問題:
(1)突觸小泡中的b物質是 ,該物質進入突觸間隙的方式需要依賴的理論支持是______________。
(2)運動應激能促進a過程,a過程是指BDNF基因的 。
(3)請在右圖畫出b物質與AMPA結合后興奮傳導至d處時,細胞膜內外電荷的分布情況, 與_____離子的___________(填“外流”/“內流”)相關
(4)據圖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觸后膜上相應受體的作用,從而促進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若向大鼠腦室內注射抗BDNF的抗體,將導致突觸間隙內b物質的含量 (填“增加”/“不變”/“減少”)。
(5)圖中c是突觸蛋白,它在海馬區的密度和分布可間接反映突觸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有實驗表明,水迷宮訓練后大鼠海馬區突觸蛋白表達明顯增強,大鼠學習記憶受損后突觸蛋白表達水平下降。由此推測,長期記憶可能與 的建立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1)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某地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
圖1: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植物優勢種群數量變化情況;圖2:表示科研人員對林地植被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后,對陽坡的物種生態位重疊(即兩個物種在同一資源狀態上的相遇頻率)變化進行分析的結果。請根據圖形及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圖1分析,該群落發展至第3階段時,甲、乙、丙之間為 關系。在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會逐漸提高。
②根據圖2中數據可知,陽坡群落物種中競爭最激烈的是 。
(2)有一種鞭毛藻能感受光線的強弱,借助鞭毛移動到光線合適的位置進行光合作用,這說明 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3)下圖a是某段時間內沼氣池中產甲烷桿菌的種群增長率曲線,請在下圖b中畫出這段
時間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探究生長調節物質CFM對IAA的極性運輸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莖切段進行實驗,實驗組設計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組豌豆幼苗莖切段形態學上端朝上,對照組豌豆幼苗莖切段形態學上端朝下
B.對照組羊毛脂中不含CFM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IAA作為測試指標
D.若受體中IAA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低,則說明CFM對極性運輸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高三下月考理綜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系統或器官,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①表示主動運輸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地區高三年級第一次診斷性測驗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它與二倍體西瓜屬于同一物種
B.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有可能發生
C.基因重組導致雜合子Aa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產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均可引起DNA堿基序列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