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的“環形圈”、“十字形結構”現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重組 |
B.甲圖是由于個別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的結果 |
C.乙圖是由于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交叉互換的結果 |
D.甲、乙兩圖常出現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體與DNA數之比為1∶2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32P標記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二次細胞分裂后的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可能是
①0 ②8 ③10 ④20 ⑤30 ⑥40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①③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生命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A.恩格爾曼利用水綿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
B.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噬菌體研究DNA是遺傳物質 |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構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
D.摩爾根利用果蠅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原因是
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 |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
D.抗藥性強的害蟲所產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強的抗藥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生突變 |
B.生物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生突變 |
C.突變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D.突變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一種罕見的疾病——苯丙酮尿癥(PKU)的系譜圖,設該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表示顯性,基因a表示隱性),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Ⅲ8的基因型為Aa |
B.PKU為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 |
C.Ⅲ8與Ⅲ9結婚,生了兩個正常孩子,則第3個孩子是PKU的概率為1/6 |
D.該地區PKU發病率為1/10 000,Ⅲ10男子與當地一正常女子結婚,生病孩的概率為1/2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的基因型。有一對夫婦,其中一人為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決定的遺傳病患者,另一方表現型正常,妻子懷孕后,想知道所懷的胎兒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①丈夫為患者,胎兒是男性時,需要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
②當妻子為患者時,表現型正常胎兒的性別應該是男性
③丈夫為患者,胎兒是男性時,不需要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
④當妻子為患者時,表現型正常胎兒的性別應當為女性
A.①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TMV型病毒的RNA與HRV型病毒的蛋白質結合到一起,組成一個新品系,用這個病毒去感染煙草,則在煙草體內分離出來的病毒有( )
A.TMV型的蛋白質和HRV型的RNA |
B.TMV型的RNA和HRV型的蛋白質 |
C.TMV型的蛋白質和TMV型的RNA |
D.HRV型的蛋白質和HRV型的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培養、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
C.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