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命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A.恩格爾曼利用水綿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
B.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噬菌體研究DNA是遺傳物質 |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構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
D.摩爾根利用果蠅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酶制劑的敘述正確的是
A.需依次經過提純、沉淀、過濾等過程 |
B.經過固定化的酶才能稱為酶制劑 |
C.酶制劑活性的維持需要提供營養物質 |
D.酶制劑中的酶最終來源于活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學研究中常用技術及方法的描述,正確的是
A.探究淀粉酶催化的最適溫度時不需要設計預實驗 |
B.用![]() |
C.運用數學模型建構的方法研究某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 |
D.孟德爾在雜交實驗中提出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一演繹”的推理內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說明物種在不斷進化 |
B.在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 |
C.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 |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數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且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境的 |
B.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
C.基因突變產生新基因改變了種群的基因頻率,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
D.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種群基因頻率總是變化的,且顯性基因頻率比隱性基因頻率增加得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的和金黃色的。這一地區可能發生過洪水。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如圖所示的假設。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 |
B.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 |
C.假說甲說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隔離的作用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 |
D.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一個物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的“環形圈”、“十字形結構”現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重組 |
B.甲圖是由于個別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的結果 |
C.乙圖是由于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交叉互換的結果 |
D.甲、乙兩圖常出現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體與DNA數之比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DNA分子結構中,與脫氧核糖直接相連的一般是一個磷酸基和一個堿基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個基因
C.一個基因含有許多個脫氧核苷酸,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為了測定氨基酸的密碼子,科學家以人工合成的mRNA為模板進行細胞外蛋白質合成實驗。若以ACACACACAC……為mRNA,則合成蘇氨酸或組氨酸的多聚體;若以CAACAACAACAA……為mRNA,則合成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或蘇氨酸的三種多聚體。據此推測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 )
A.ACA | B.CAC | C.CAA | D.AA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