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的和金黃色的。這一地區可能發生過洪水。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如圖所示的假設。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 |
B.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 |
C.假說甲說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隔離的作用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 |
D.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一個物種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高等動物成熟個體體內絕大多數處于分化終端的細胞
A.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 |
B.具有細胞周期和癌變的可能 |
C.具有相同的mRNA種類 |
D.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種類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生命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A.恩格爾曼利用水綿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
B.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噬菌體研究DNA是遺傳物質 |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構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
D.摩爾根利用果蠅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種群,一個種群主要以a為食,另一個種群以b為食,它們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圖B表示圖A經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下列關于種群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兩個種群間存在著競爭的關系 |
B.自然選擇使以c為食的個體逐漸減少 |
C.自然選擇一定會使兩種群中的一種滅亡 |
D.兩個種群在競爭中最終適應環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原因是
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 |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
D.抗藥性強的害蟲所產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強的抗藥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生突變 |
B.生物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生突變 |
C.突變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D.突變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的基因型。有一對夫婦,其中一人為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決定的遺傳病患者,另一方表現型正常,妻子懷孕后,想知道所懷的胎兒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①丈夫為患者,胎兒是男性時,需要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
②當妻子為患者時,表現型正常胎兒的性別應該是男性
③丈夫為患者,胎兒是男性時,不需要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
④當妻子為患者時,表現型正常胎兒的性別應當為女性
A.①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育種專家在稻田中發現一株十分罕見的“一稈雙穗”植株,經鑒定該變異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這種現象是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引起的 |
B.該變異株自交可產生這種變異性狀的純合個體 |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
D.將該株水稻的花粉離體培養后即可獲得穩定遺傳的高產品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若用32P標記“人類胚胎干細胞”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總條數和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分別是 ( )
A.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 |
B.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 |
C.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 |
D.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