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乙圖,E液Na+濃度更高 | B. | 乙圖,E液Na+、K+濃度都更高 | ||
C. | 丙圖,E液K+濃度更低 | D. | 丁圖,E液K+濃度更高 |
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乙圖中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比甲圖的高,說明溶液中進入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多;丙圖中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比甲圖的低,說明溶液中進入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少;丁圖中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與甲圖中的低,說明神經細胞外流的鉀離子更多,即E液K+濃度更低.
解答 解:A、乙圖中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比甲圖的高,說明溶液中進入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多,即E液中Na+濃度更高,A正確;
B、乙圖中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與甲圖中的相同,說明E液K+濃度不高,B錯誤;
C、丙圖中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比甲圖的低,說明溶液中進入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少,即E液中Na+濃度更低,C錯誤;
D、丁圖中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與甲圖中的低,說明神經細胞外流的鉀離子更多,即E液K+濃度更低,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對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生理基礎的理解,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造成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原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一個由200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分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分子中含有199個肽鍵
B.參與構成該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0個氨基
C.200個氨基酸縮合成該蛋白質時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3 564
D.該蛋白質中至少含有3個—N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莘縣實驗高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釋放量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如果甲和乙代表不同植物類型,如果甲代表陽生植物,則乙可以代表陰生植物
B.圖中如果M點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內葉綠體中三碳化合物含量減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將會增加
C.當平均光照強度在X和Y之間(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晝夜中有機物積累量的變化是甲增加,乙減少
D.在Y點時,葉綠體中ADP不斷從類囊體向葉綠體基質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噬菌體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B. | 細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
C. | 噬菌體的核苷酸和細菌的氨基酸 | D. | 細菌的核苷酸和噬菌體的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以黃色作母本,綠色作父本 | B. | 以綠色作母本,黃色作父本 | ||
C. | 對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 D. | 對父本去雄,授以母本的花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抗體的合成原料都是氨基酸 | B. | 淋巴細胞都能產生抗體 | ||
C. | 抗體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 D. | 抗體有時能與自身成分結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證明了自由組合定律 | |
B. | 格里菲斯完成了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 | |
C. |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
D. | 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呼氣是人體的主要散熱途徑 | |
B. | 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人體產熱的重要途徑 | |
C. | 骨骼肌和肝臟是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 | |
D. |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也能感受體溫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