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b分別表示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內環境的穩態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參與 | |
B. | c可表示滲透壓,當飲水過少,血漿滲透壓升髙導致垂體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升髙 | |
C. | 酸堿度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緩沖物質,主要與HCO32-、HPO42-等離子有關 | |
D. | 內環境穩態是指它的理化性質保持動態平衡,其維持自身穩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
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概念圖表示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和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對于內環境穩態,目前普遍公認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因此a、b是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滲透壓、溫度和酸堿度,因此c、d可以是體溫和滲透壓.
解答 解:A、神經一體液一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內環境穩態需要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作用共同維持,A錯誤;
B、c可表示滲透壓,當飲水過少,血槳滲透壓升高導致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升高,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下丘腦,B錯誤;
C、血漿pH在7.35~7.45之間,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緩沖物質使其保持相對穩定,主要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C正確;
D、內環境穩態的具體表現是內環境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概念圖,考查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內環境穩態、神經調節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內環境的理化性質;識記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及調節機制,能準確判斷圖中各字母的含義;識記神經調節的過程,名稱神經遞質有兩種類型,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促進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進而促進根系對無機鹽離子的吸收 | |
B. | 可促進土壤微生物對腐殖質的分解,提高植株周圍的CO2濃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 |
C. | 去除田埂上的雜草,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使其盡可能多地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 |
D. | 促進硝化細菌有氧呼吸,使其盡可能多地將氮氣轉化為硝酸鹽,提高土壤肥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采用標記重捕法估算甘蔗蟾蜍的種群密度 | |
B. | 甘蔗蟾蜍和赤胸星雀的種間關系為競爭 | |
C. | 赤胸星雀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 |
D. | 引人甘蔗蟾餘后,將使當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蛋白質分子中氮原子的數目與肽鍵的數目相等 | |
B. | 核糖也能氧化分解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
C. | ATP中的“A”指的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 |
D. | 含有堿基對的RNA分子能夠轉運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綜合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將某綠色植物放在溫度適宜的密閉容器內,如下圖1所示。先黑暗處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測量容器內氧氣量的變化,測量結果如圖2 。
(1)植物以葡萄糖為底物時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
(2)圖1中通過變換光源可研究 、 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3)將多株健壯的生長狀態相同大小相似(假設干重相同)的該植株幼苗均分甲乙兩組,置于圖1的裝置中。甲組適宜光照處理,乙組黑暗處理。10小時后,甲乙植株烘干稱重,分別記為M甲、M乙。若M=M甲-M乙,則M的準確含義是 。
(4)圖2中B點時,葉肉細胞內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終不變,則在5~15 min內,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氣產生量表示)是______________mo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東陽市高二下學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是一平放的活植物根尖,另將2個瓊脂塊A、B置于如圖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生長素濃度:A>B,生長速度:背地側>向地側
B.生長素濃度:A<B,生長速度:背地側<向地側
C.生長素濃度:A=B,生長速度:背地側=向地側
D.生長素濃度:A<B,生長速度:背地側>向地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中有利變異的保存和積累 | |
B. | 個體的基因在個體死亡后消失,種群通過繁殖而基因庫保留 | |
C. | 自然選擇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型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
D. | 生物的多樣性就是指物種的多樣性,是不同生物共同進化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