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1表現顯性性狀,F1自交產生四種表現型不同的后代,比例為9:3:3:1 | |
B. | F1形成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F1產生四種比例相等的配子 | |
C. | F1產生數目和種類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同 | |
D. | F1測交將產生四種表現型的后代,比例為1:1:1:1 |
分析 1、假說--演繹法的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2、假說:(1)F1在形成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2)F1產生雌雄配子各4種類型,且4種雌配子和4種雄配子的數目分別相等;
(3)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結合方式有16種,遺傳因子的組合形式有9種,性狀表現為4種.
解答 解:A、F1表現顯性性狀,F1自交產生四種表現型不同的后代,比例為9:3:3:1是孟德爾在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發現的問題,A錯誤;
B、在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孟德爾作出的解釋是:F1形成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F1產生四種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同,B正確;
C、F1產生四種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數目并不相等,C錯誤;
D、F1測交將產生四種表現型的后代,比例為1:1:1:1是孟德爾對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現象解釋的驗證,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意在考查學生理解假說演繹法的過程,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檸檬酸循環中O2與[H]結合生成水 | |
B. | 電子傳遞鏈產生的ATP最多 | |
C. | 與糖酵解有關的酶分布在線粒體的嵴上 | |
D. | 葡萄糖在線粒體中分解產生丙酮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沉淀物也有很弱的放射性,是由于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造成的 | |
B. | 所使用的噬菌體必須是從接種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的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的 | |
C. | 采用攪拌和離心等方法是為了把蛋白質和DNA分子分開,以便檢測各自的放射性 | |
D. | 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S,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示人體內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該圖若為減數分裂,則cd的細胞都含有23對同源染色體
B.該圖若為減數分裂,則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都發生在cd段某一時期
C.該圖若為有絲分裂,則細胞板和紡錘體都出現在bc時期
D.該圖若為有絲分裂,則ef期的細胞都含兩個染色體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 |
B. | 自然選擇直接選擇的是表現型 | |
C. | 地理隔離可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 | |
D. | 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促進胃幽門黏膜細胞分泌胃泌素的調節是神經-體液調節 | |
B. | 胃酸可以殺死胃內的大多數細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免疫 | |
C. | 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可能不作用于神經元 | |
D. | 在神經纖維的兩點同時刺激,在這兩點的中點處興奮會抵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