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1:AB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復制;BC段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圖2: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圖3:A表示有絲分裂末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C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絲分裂后期.
(2)圖2中,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處于圖1中的CD (或 DE)段,圖2乙細胞中,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體,對應于圖3中的B.
(3))圖2中,根據乙細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該動物的性別為雌性.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稱為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丙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含有等位基因E和e,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題干中有不考慮基因突變)
故答案為:
(1)DNA復制 減數II后期或有絲分裂后
(2)CD (或 DE) B
(3)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交叉互換)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細胞分裂圖和柱形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2中各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的時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律,能準確判斷圖1和圖2各段或各組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畢業班第一次質量檢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流式細胞儀可根據細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對細胞分別計數。研究者用某抗癌物處理體外培養的癌細胞。24小時后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如圖。對檢測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b峰中細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間的細胞正進行DNA復制
C.處于分裂期的細胞均被計數在a峰中
D.此抗癌藥物抑制了癌細胞DNA的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4}$ | B. | $\frac{9}{16}$ | C. | $\frac{7}{16}$ | D. | $\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格里菲斯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
B. |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 |
C. | 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DNA使得所有R型菌轉化為S型菌 | |
D.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與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設計思路相同,都將DNA與蛋白質分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引入鴨子控制住了該塊農田中的蝗蟲是一種負反饋調節 | |
B. | 影響蝗蟲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C. | 引入鴨子后既延長了食物鏈又增加了食物鏈 | |
D. | 引入鴨子前第t天蝗蟲種群數量為N01.03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畢業班第二次質量檢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生理活動與生物膜無關的是
A.抗體與SARS病毒發生結合
B.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內
C.葉綠體中ATP的形成
D.人鼠細胞的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