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 | 種1 | 種2 | 種3 | 種4 | 種5 | 種6 | 種7 | 種8 | 種9 | 種10 |
A | 0 | 900 | 40 | 0 | 0 | 30 | 20 | 0 | 0 | 0 |
B | 0 | 220 | 240 | 200 | 210 | 100 | 10 | 20 | 0 | 0 |
C | 700 | 200 | 50 | 50 | 0 | 0 | 0 | 0 | 0 | 0 |
D | 560 | 400 | 40 | 0 | 0 | 0 | 0 | 0 | 0 | 0 |
E | 5 | 5 | l | 2 | 3 | 4 | 30 | 50 | 800 | 100 |
分析 1、調查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和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此外,統計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2、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的關系:抵抗力穩定性的大小取決于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物種的多少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而恢復力穩定性則是生態系統被破壞后恢復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穩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解答 解:(1)若調查的是植物種群,一般采用樣方法;調查動物種群則更多采用標志重捕法;但若調查的是土壤中移動比較遲緩的小動物時,則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2)若同時受到大規模的蟲害襲擊,上述5個生態系統中,由于群落E中物種組成較多,食物網較復雜,因此抵抗力穩定性較高,故受影響最小的是群落E.
(3)因為純林物種單一,穩定性較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減弱,易爆發病蟲害,因此在西北地區人工營造白楊樹純林不合適作為防風林.
(4)營造人工生態林時常選擇適宜在該地區生長的多個樹種混栽,形成人工混交林,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物種組成,提高人造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故答案為:.
(1)樣方法 標志重捕法 取樣器取樣法
(2)E 由于群落E中物種組成較多,食物網較復雜,因此抵抗力穩定性較高
(3)不合適,因為純林物種單一,穩定性較低(或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減弱,易爆發病蟲害)
(4)增加物種組成,提高人造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點評 本題結合表格數據,考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裝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細胞呼吸產生CO2 | |
B. | 大麥種子25℃條件下4Hm內的細胞呼吸速率為1.75mm3•g-1•h-1. | |
C. | 假設大麥種子實驗過程中1h內,消耗的氧的總量為x(mg),可用于分解$\frac{15}{16}$Xmg葡萄糖表示大麥種子細胞呼吸消耗的全部葡萄糖量 | |
D. | 若CO2的釋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種子同時進行有氧、無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 |
B. |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 |
C. |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定向的 | |
D. | 物種的形成必需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產生兩個大小相同的次級精母細胞 | |
B. |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產生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 | |
C. | 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 | |
D. | 卵細胞形成過程中不出現四分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反射弧完整的情況下,給感受器適宜類型的刺激,會引起感受器的興奮 | |
B. | 將靈敏電流計的電極均接在一離體神經纖維膜外,在某處給予一有效刺激,電流計不一定會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 |
C. | 將一離體神經纖維置于較高濃度的KCL溶液中,對測定的靜息電位影響不大 | |
D. | 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給以適當刺激,效應器產生適宜反應,說明發生了反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脂雙層的兩層并不是完全相同 | B. | 膽固醇存在于脂雙層外側 | ||
C. | 甘油以擴散的方式通過細胞膜 | D. | 細胞袞老時,膜通透性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