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F.C.Steward)通過植物組織培養,胡蘿卜根尖韌皮部細胞能發育成完整的胡蘿卜植株。這說明植物細胞具有
A.全能性 B.特異性 C.多樣性 D.周期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房山區高三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據《本草綱目》記載,桑葉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為了研究桑葉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組以大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
材料與藥劑:生理狀況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葉提取液、鏈脲佐菌素(STZ)、蒸餾水、溶解STZ的枸櫞酸鹽緩沖液、血糖測定儀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實驗,實驗過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種特異性破壞胰島B細胞的藥物。)
實驗一:制備實驗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隨機取40只大鼠,禁食12小時后,隨機均分成A、B兩組,在A組腹腔一次性注射10ml溶于枸櫞酸鹽緩沖液的STZ溶液,在B組腹腔一次性注射________,作為對照實驗。
(2)注射48 小時后,用血糖測定儀測定各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并進行統計分析。
(3)對比A、B兩組,實驗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據實驗分析STZ能特異性破壞胰島B細胞引起 分泌減少,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凡血糖濃度高于13 mmol·L-1,尿中出現糖,并出現 等癥狀者為糖尿病大鼠模型。
實驗二:檢驗桑葉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1)將實驗一剩余的大鼠作為甲組,將制備的糖尿病大鼠隨機分成乙、丙兩組。用血糖測定儀測定各組大鼠的 ,并進行統計分析。
(2)對甲組和乙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 mL蒸餾水,連續灌喂4周;對丙組的每只大鼠 ;期間各組大鼠均飼喂普通飼料,自由飲食。
(3)4周后,再用血糖測定儀測定各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并進行統計分析。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桑葉提取液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響
組別 | 數量(只) | 實驗開始時(mmol/L) | 給藥4周后(mmol/L) |
10 | 3.85±1.28 | 3.94±2.20 | |
10 | 18.62±3.08 | 10.12±2.65 | |
10 | 19.46±3.98 | 19.00±2.70 |
據表分析實驗組別自上而下依次是 (用“甲”、“乙”、“丙”表示)。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如圖是胰腺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ABC三者共同構成了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這個液體環境稱為________。
(2)正常情況下,圖中 (填字母)中的CO2濃度最高。
(3)一般情況下,B液與A液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A中________含量較少。
(4)CO2不從毛細血管進入胰腺組織細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該胰腺組織能產生胰蛋白酶和胰島素;這兩種物質哪種可以進入血漿________。
(6)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降低,會引起圖中(A)_______增多,其結果是將會引起組織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會引起內環境pH明顯下降,原因是圖中(B)_______內存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質。
(8)完成下面有關組成細胞主要化合物的概念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皮膚感受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一種神經末梢 B.能將各種刺激轉變為電信號
C.能形成感覺 D.皮膚上有多種感受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內環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質
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C.正常人血漿的pH在7.35~7.45之間,與內環境中含有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D.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即人體的正常體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三沖刺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最悲劇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細菌導致的。該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于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期(在恐龍出現之前),無數物種由于無法及時適應當時氣候變化,而逐漸消失滅絕。與此同時,某種細菌A得到快速大量繁殖,原因有二:第一,該細菌A能利用海洋沉積層的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并釋放甲烷,顯著改變氣候和海洋化學成分;第二,火山噴發導致鎳元素迅速增多,這種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幫助微生物(細菌A)增殖。
(1)從生態系統成分的角度看,該細菌A屬于 。
(2)在進行微生物培養時必須防止外來其他雜菌的干擾。為此,在接種前,除了必須對培養皿、接種用具和培養基進行嚴格滅菌外,還必須對實驗者的衣著、手和實驗空間進行嚴格清潔和消毒外;在接種操作時,必須 、 、 。
(3)鑒于細菌A在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生物處理中能發揮很大作用,要對其進行篩選,則應選用下表中的__ _培養液,針對不選用的其他培養液,分別說明原因:
① ,② 。
(4)分離并觀察細菌A,可采用 法將初篩菌液接種在配方適宜的 培養基上。接種前,必須對培養基進行滅菌的方法是 。
(5)細菌A計數,可吸取菌液1ml稀釋1000倍,然后吸取稀釋后的菌液0.2ml,接種于培養基上培養,接種所使用的工具是 。一段時間后觀察菌落并計數,實驗重復三次結果如下圖,則該菌液的濃度是 個細菌/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三沖刺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一個用15N標記的DNA分到14N的培養基上培養,讓其連續復制三次,再將全部復制產物置于試管內進行離心,右圖中分別代表復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層結果是
A.c、e、f
B.a、e、b
C.a、b、d
D.c、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中DNA含量變化曲線和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曲線分析錯誤的是 ( )
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DNA分子復制
B.gh段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C.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由于細胞分裂導致DNA平均分配到2個子細胞中
D.fg段一條染色體含一個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鎮江市高三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下圖1、2分別為植物和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3為某生物體內細胞分裂示意圖。據圖回答:
(1)若圖1為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則圖中不應有的結構有 (填標號),藍藻與圖1細胞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差別是 。
(2)圖2細胞是由 細胞增殖分化而成。該細胞產生的抗體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依次經過的生物膜為 (填標號)。
(3)圖3細胞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有 (填字母),具有染色單體的有 (填字母),D細胞的名稱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