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田 | 攝入量(kJ/(m2•a)) | 占捕食性天敵的總量(%) | 對棉蚜控害功能系數(%) | 對多有害蟲控害功能系數(%) |
常規單作棉田 | 60.42 | 38.04 | 12.85 | 7.98 |
豆間棉田 | 26.45 | 28.91 | 5.07 | 2.39 |
分析 1、樣方法的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
2、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1)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2)種群: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
(3)群落和生態系統: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經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解答 解:(1)棉蚜的活動能力低、活動范圍小,應該采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就豆間棉田分析,其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主要體現為垂直結構;兩種作物間作的好處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豆科植物根部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的使用).
(2)棉蚜體型微小能附著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為食,可見棉蚜與棉花之間的關系是寄生;棉花被蚜蟲取食后,能放出特殊氣體吸引棉蚜的天敵,這種現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說明該功能具有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
(3)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捕食性瓢蟲對常規單作棉田的控害效果較好;兩種棉田中豆間棉田的害蟲凈生產力較高;捕食性瓢蟲對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數高于對所有害蟲的控害功能系數,原因可能是棉蚜是瓢蟲的主要食物.
故答案為:
(1)樣方法 垂直結構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豆科植物根部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的使用)
(2)寄生 信息傳遞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3)常規單作 豆間棉田 棉蚜是瓢蟲的主要食物
點評 本題結合數據表格,考查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功能;識記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分析表格中數據,同時能結合表中信息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體中酶的活性受溫度、pH的影響,并只能在人體的內環境起作用 | |
B. | 酶的形成都要經過核糖體的合成、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等幾個階段 | |
C. | 酶在化學反應中降低了活化能,自身化學性質也在化學反應前后發生改變 | |
D. | 活細胞都能合成酶(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除外),具有高效性、專一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命條形碼技術有利于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 | |
B. | 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 | |
C. | 生態系統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種多樣性的提高 | |
D. | 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選擇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 |
B. | 衰老細胞內染色質固縮影響DNA復制和轉錄 | |
C. | 隨著細胞的生長,細胞的相對表面積會有所減小 | |
D. | 克隆羊多利的產生,體現了動物細胞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神經纖維受到適宜刺激時,膜內外電位的變化是因為Na+和K+的內流 | |
B. | 下丘腦既能傳導神經沖動又能分泌激素,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樞紐 | |
C. | 當同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引起記憶B細胞分泌抗體進行體液免疫 | |
D. | 神經遞質、抗體、效應T細胞與相應的受體(或靶細胞)結合發揮作用后立即失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摩爾根運用類比推理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
B. | 孟德爾在豌豆開花時對母本進行去雄和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 | |
C. | 魯賓、卡門運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源于CO2 | |
D. | 促胰液素的發現證明了胰液的分泌與體液調節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sgRNA 濃度(ng/mL) | 不注射 | 0 | 125 | 250 | 500 | 1000 |
胚胎存活率(%) | 16 | 11 | 8 | 6 | 7 | 3 |
鑲嵌體果蠅比例(%) | 0 | 0 | 10 | 17 | 50 | 8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測定肺癌細胞的分裂速率 | |
B. | 測定人體內肝細胞合成蛋白質的速率 | |
C. | 研究生物細胞中腺嘌呤的代謝途徑 | |
D. | 比較不同組織細胞內DNA復制的情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