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圖形:屬于捕食關系,根據被捕食者(先增加著先減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減少)進行判斷:二者的食物鏈之間的關系,植被→食草動物.
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可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外源性調節,種群數量的內源性調節則有領域行為和內分泌調節等.
2、S型增長曲線有幾個階段:①潛伏期(對環境的適應):個體數量少,增長速率很慢.②快速增長期(對數期):個體數量快速增加,K/2時增長速率達到最高.③穩定期(飽和期):隨著種群密度增加,個體因食物、空間和其他生活條件的斗爭加劇,同時天敵數量也增長.種群實際增長率下降.當數量達到環境條件允許的最大值(K)時,種群會停止生長.種群增長率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種群數量達到最大.④達到K值后,仍是呈鋸齒狀波動.所以食草動物的增長曲線符合S型增長曲線.
3、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如萵苣在適宜的波長下才能萌發生長、蝙蝠依賴超聲波進行定位、取食和飛行;(2)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如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
(3)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如狼能夠根據兔子留下的氣味去追捕兔子.
解答 解:(1)植被與食草動物的種間關系為捕食,開始階段,食草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較為緩慢,可能的原因有種群數量較小,不適應草原環境,總體來看,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變化符合S型曲線.
(2)當植被遭受食草動物的采食后,植被就會增強其再生能力,盡可能減緩種群數量的下降,這反映出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植被和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趨于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3)草原上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植被與食草動物分別代表生產者、消費者.異養生物是食草動物,圖中只是標出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沒有反映出來的成分還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
(4)信息傳遞廣泛存在于生態系統中,草原狼可以根據食草動物的氣味去追蹤捕食,由此可以說明信息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故答案為:
(1)捕食 S型
(2)抵抗力 自我調節
(3)二氧化碳 含碳有機物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
(4)生物的種間關系
點評 本題主要考察種群的增長曲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利用生態信息傳遞進行生物防治的相關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課本知識運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控制物質進出 | B. | 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 ||
C. | 保護和支持作用 | D. | 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經高壓蒸汽滅菌的培養基所倒平板和接種后培養時的平板均要倒置 | |
B. | 同一稀釋度下至少要涂布三個平板并且要培養到菌落數穩定時計數 | |
C. | 在稀釋度足夠高時,所形成的單個菌落中所有細胞的遺傳信息必定相同 | |
D. | 在相同培養條件下,未接種的培養基表面無菌落生長說明培養基沒有被雜菌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