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 | B. | ①②③ | C. | ①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⑤ |
分析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
(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有關;
(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解答 解: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對緩沖物質中的HCO3-、HPO42-等離子,可起到緩沖作用,正確;
②人體通過呼吸系統可不斷排出CO2,從而減少內環境中的酸性氣體,正確;
③血漿中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經腎臟隨尿排出體外,正確;
④CO2能刺激人體呼吸中樞,調節呼吸運動,所以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強度的調節有利于維持血液pH的相對穩定,正確;
⑤內環境的酸堿緩沖物質在血漿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過食物中的堿性物質和酸性物質來調節血液的pH,錯誤.
所以正確的有①②③④.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工誘變實現了基因的定向變異 | |
B. | 受農藥處理后種群中抗藥性強的個體有更多機會將基因傳遞給后代 | |
C. | “超級細菌”的產生說明抗生素的濫用會促使細菌發生基因突變 | |
D. | 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理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 |
B. | 該實驗臨時裝片制作的程序為:選材→固定→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 |
C. | 實驗試劑及作用分別為:卡諾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混合液→解離 | |
D. | 如果以洋蔥幼苗為實驗材料,顯微鏡下觀察到某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則說明實驗成功,該幼苗長成植物體之后所有細胞的染色體數目都實現了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突觸中信號傳遞方向是b→a | B. | ①表示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 | ||
C. | ②表示突觸間隙,內含有組織液 | D. | ③表示突觸前膜,含有遞質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