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被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 |
B. | 只要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就不會發生變化 | |
C. | 生殖隔離形成后,種群間仍可進行基因交流 | |
D. |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 |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表現型;只要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生物就進化了;地理隔離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圖示的過程中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
解答 解:A、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選擇的是表現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
B、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種群的基因頻率也會因基因突變等內因而發生變化,B錯誤;
C、生殖隔離形成后,種群間就不能進行基因交流,C錯誤;
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和新物種形成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DNA連接酶可使目的基因與載體的黏性末端形成氫鍵,實現黏性末端的黏合,形成重組DNA
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切割位點是DNA中磷酸和堿基之間的磷酸二酯鍵
C.T4DNA連接酶既可以連接雙鏈DNA片段互補的黏性末端又可以連接雙鏈DNA片段的平末端
D.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植物細胞獲得原生質體,便于植物雜交育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 |
B. | 蜘蛛、蟾蜍均屬于初級消費者 | |
C. | 吃蟲鳥和蛇在不同食物鏈上均屬于同一營養級 | |
D. |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貓頭鷹體內的污染物積累濃度可能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長激素減少,甲狀腺激素也減少 | B. | 生長激素減少,甲狀腺激素增加 | ||
C. | 生長激素增多,甲狀腺激素也增多 | D. | 生長激素增多,甲狀腺激素也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羊的呼吸消耗量 | B. | 羊的糞便量 | ||
C. | 羊的生產量 | D. | 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表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AB段與CD段的含義均相同 | |
B. | 圖乙中細胞處于圖甲中的BC段 | |
C. | 若甲圖表示人體細胞的減數分裂,則BC段的細胞都含有23對同源染色體 | |
D. | 若甲圖表示有絲分裂過程,則DE段不含同源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