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據圖分析,在研究葉綠素的過程中,為減少類胡蘿卜素的干擾,最好選用紅橙光區 | |
B. | 進入到秋季,植物對420nm~470nm波長的光的利用量減少 | |
C. | 用450nm左右波長的光比600nm左右波長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 |
D. | 由550nm波長的光轉為670nm波長的光后,短時間內葉綠體中三磷酸甘油酸的量增加 |
分析 看圖可知: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長的光,根據圖形中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光的波長分析A.根據葉綠素秋季減少分析B.根據葉綠體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長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長的光要多分析C.根據光反應對暗反應的影響分析D.
解答 解:A、由圖可知,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長的光,即藍紫光區,在研究葉綠素的過程中,為減少類胡蘿卜素的干擾,最好選用紅橙光區,A正確;
B、進入秋季,葉子變黃,葉綠素含量減少,植物對420nm~470nm波長的光的利用量減少,B正確;
C、由圖可知,葉綠體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長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長的光要多,因此用450nm波長的光比600nm波長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強度,C正確;
D、由圖可知,由550nm波長的光轉為670nm波長的光后,葉綠體中色素吸收的光變多,光反應產生的ATP和[H]變多,而二氧化碳的濃度不變,C5和二氧化碳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度不變,則葉綠體中C3的量減少,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以圖形為載體,考查了葉綠體中色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識圖、析圖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 | B. | 有絲分裂后期 | ||
C. |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 D. | 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E.coliDNA連接酶既能夠連接平末端,也可以連接黏性末端 | |
B. | 每種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點進行切割,驗證了酶的專一性 | |
C. | E.coliDNA連接酶可以連接DNA分子中的氫鍵 | |
D. | 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質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母親一定有致病基因傳給子女 | |
B. |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 | |
C. | 由于子女都患病,因此該病的遺傳與性別無關 | |
D. | 由于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因此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莘縣實驗高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中,酶的種類一般不同
B.同一個體的不同細胞中,酶的種類可能不同
C.同一細胞內的各種酶,最適溫度、最適pH 一定相同
D.所有的酶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稻根細胞對SiO42-吸收所消耗的能量,僅由線粒體來提供 | |
B. | 氧分壓越高,越有利于根細胞對SiO42-的吸收 | |
C. | ARP是限制水稻根細胞對SiO4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 |
D. | 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不能促進根細胞對SiO42-的吸收,曲線將延伸為C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莘縣實驗高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O2的固定實質上是將ATP中的化學能轉變為C3中的化學能
B.CO2可直接被[H]還原,再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糖類
C.被還原的C3在相關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強度由強變弱時,短時間內C5含量會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莘縣實驗高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氧濃度為a時,最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
B.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5倍
C.氧濃度為c時,無氧呼吸最弱
D.氧濃度為d時,有氧呼吸強度與無氧呼吸強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學期五校協作體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并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B.長期地理隔離可能造成不同種群基因庫組成上發生顯著差異
C.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
D.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影響、不斷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