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已知一個基因在純合時可導致合子死亡,且兩植株雜交得到F1,F1中雌株有205株,雄株有107株,雌性:雄性=2:1,說明雄性有一半死亡,即雌雄性純合致死,同時也說明與性別相關聯,為伴性遺傳.
解答 解:(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雜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不等,說明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則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則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
(2)由于雄株有一半純合,則親本雌株一定為雜合子.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則該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則雜交后代F1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雌(XAXa):白花雌(XaXa):白花雄(XaY)=1:1:1.
(3)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則該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則雜交后代F1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雌(XAXA、XAXa):紅花雄(XAY)=2:1.讓F1雌雄株隨機交配,理論上F2存活后代有$\frac{3}{7}$XAXA、$\frac{1}{7}$XAXa、$\frac{3}{7}$XAY,組成的種群中基因A的頻率=$\frac{3×2+1+3}{4×2+3}$=$\frac{10}{11}$.
故答案為:
(1)X 3
(2)紅花雌:白花雌:白花雄=1:1:1
(3)紅花雌:紅花雄=2:1 $\frac{10}{11}$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伴性遺傳,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伴性遺傳的特點,能根據題文內容判斷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然后分兩種情況討論雜交產生的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并且能夠計算基因頻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年份比較項目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種子萌發數 | 1000 | 970 | 700 | 500 | 440 |
幼苗數 | 430 | 400 | 290 | 290 | 250 |
成熟株數 | 350 | 240 | 210 | 220 | 190 |
A. | 北點地梅在這5年間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 | |
B. | 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間生存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 | |
C. | 1971年種子萌發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 | |
D. | 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5年間該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溫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h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
15℃ | 0.8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0.8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0.8 | 5.2 | 5.6 | 4.6 | 2.0 | 1.0 | 0.6 | 0.2 |
30℃ | 0.8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0.8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A. | 獲取表中的統計數據時需用到血細胞計數板、光學顯微鏡等實驗器材 | |
B. | 溫度是該實驗的自變量,酵母菌種與培養基成分等為無關變量 | |
C. | 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過程中出現“S”型增長,穩定時間長短與營養有關 | |
D. | 酵母菌最適合生活在15℃環境中,該溫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時間最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EBV增殖過程需細胞提供四種脫氧核苷酸和ATP | |
B. | 圖中①②③過程均需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 |
C. | 過程①所需嘌呤比例與過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 |
D. | 過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種類、數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寨卡病毒的遺傳物質是蛋白質 | B. | 寨卡病毒是原核生物 | ||
C. | 寨卡病毒是真核生物 | D. | 寨卡病毒能寄生在人體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