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本實驗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測RX的阻值;S1接觸點1,移動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為U;S1接觸點2,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不變,調節電阻箱,使電壓表示數為U,此時RX與電阻箱連入電路的阻值相同.
(2)電阻箱連入電路的示數為“旋鈕對應數字×倍數”之和.
(3)去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只能測電源電壓.
解答 解:(1)小亮的操作:同時調節滑動變阻器R和電阻箱R1,直到電壓表表示數為U是錯誤的;
正確的方法是: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變,只調節電阻箱R1,直到電壓表示數為U;
分析:S閉合,S1接觸1時,調節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阻值為R滑.
電壓表示數為U,由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的規律,根據通過RX的電流等于電路中的總電流有:
$\frac{{U}_{總}}{{R}_{滑}{+R}_{X}}=\frac{U}{{R}_{X}}$
即$\frac{{R}_{X}}{{R}_{滑}{+R}_{X}}$$\frac{U}{{U}_{總}}$=---①
S1接觸2時,只調節電阻箱,電壓表示數為U,
$\frac{{R}_{1}}{{R}_{滑}{+R}_{1}}$=$\frac{U}{{U}_{總}}$---②
S1接觸2時,調節電阻箱與滑動變阻器,電壓表示數為U,
$\frac{{R}_{1}}{{R}_{滑}′{+R}_{1}}$=$\frac{U}{{U}_{總}}$---③
由①②式得:
$\frac{{R}_{X}}{{R}_{滑}{+R}_{X}}$=$\frac{{R}_{1}}{{R}_{滑}{+R}_{1}}$,R滑不變,故RX=R1;
由①③式得:
$\frac{{R}_{X}}{{{R}_{滑}+R}_{X}}$=$\frac{{R}_{1}}{{R}_{滑}′{+R}_{1}}$,R滑′>R滑時,R1>RX,
R滑′<R滑時,R1<RX,故小亮的操作不正確;
故正確的操作是: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變,只調節電阻箱R1,直到電壓表示數為U;
(2)電阻箱的電阻為:R1=1×100Ω+0×10Ω+8×1Ω=108Ω.
所以,RX=R1=108Ω;
(3)因為無論怎樣調節電阻箱的旋鈕,電壓表示數都等于電源電壓,故該實驗去掉滑動變阻器不能測出未知電阻.
故答案為:(1)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變,只調節電阻箱R1,直到電壓表示數為U;(2)108;(3)不能,
點評 本題考查對實驗方案的評估,及等效替代法的運用及電阻箱的讀數.在辨別小明與小亮的操作方法時,容易混淆.要注意:RX與R1電壓之比相同,電阻之比相同,但是RX與R1不一定相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 |
B. | 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 |
C. | 扔出手的鉛球,能夠繼續向前運動,是由于慣性的作用 | |
D. | 一切物體具有慣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71.20厘米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 | B.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 ||
C. | 70.20厘米中最末一位數“0”應去掉 | D. | 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70.19厘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共享單車的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以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 |
B. | 共享單車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身體的壓強 | |
C. | 騎共享單車上坡時,需要用力踩上幾腳來加速,便于獲得更大的慣性,有利于上坡 | |
D. | 共享單車車尾裝有一個反光鏡,能將任意角度射向尾燈的光線“反向射回”,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