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普閱讀題(共8分,41題3分,42題3分,43題2分)
(一)閱讀《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回答題
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有許多現象會讓我們產生疑問,把疑問陳述出來,就形成了問題,但不一定是科學問題,像個人愛好、道德判斷、價值選擇方面的問題都不屬于科學問題,比如,“哪種品牌的運動鞋更好?”“為減少污染和交通擁堵,應該限制小汽車的使用嗎?”等都不屬于科學問題。
科學問題是指能夠通過收集數據而回答的問題,例如,“純水和鹽水哪一個結冰更快?”就是一個科學問題,因為你可以通過實驗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個科學問題都可以進行探究,當問題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難以進行科學探究,比如“是什么影響氣球貼到墻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的變量必須是可檢驗的。也就是說,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都是可以觀察或測量的。例如,“增加氣球與頭發的摩擦次數會改變氣球貼在墻上的效果嗎?”,在這個問題中,氣球與頭發的摩擦次數是自變量,氣球貼在墻上的效果是因變量,我們通過改變自變量就可以檢驗因變量怎樣變化。
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可以有不同的陳述方式,常見的陳述方式有下列三種,方式一:某個變量影響另一個變量嗎?例如,導體的長度影響導體的電阻大小嗎?方式二:如果改變某個變量,另一個變量會怎樣變化?例如,如果增大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中的電流就增大嗎?方式三:一個變量跟另一個變量有關嗎?例如,電流跟電壓有關嗎?
科學探究的過程是圍繞可探究的問題展開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才能使探究過程具有明確的方向。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問題中屬于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的是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哪種類型的音樂更好?
B.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會改變嗎?
C.水的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嗎?
D.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嗎?
E.應該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嗎?
(2)請根據“兩個同學走在沙灘上,一個同學的腳印深,另一個同學的腳印淺”這一現象,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 。
【答案】(1)B C D(2)腳印的深淺與人的體重有關嗎?(或人的體重對腳印的深淺有影響嗎?或者如果改變人的體重,腳印會怎樣變化?)
【解析】
試題分析:(1)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的變量必須是可檢驗的。也就是說,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都是可以觀察或測量的。A哪種類型的音樂更好?這個問題就比較模糊,不能進行科學探究;B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會改變嗎?問題中有兩個變量,一個是電壓,一個是電阻,這兩個量均可以進行測量,所以這個問題可以進行科學探究;C.水的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嗎?這個問題也涉及兩個問題,溫度和蒸發的快慢,所以可以進行科學探究;D.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嗎?該問題中提出浮力與物體密度的關系,兩個物理量均可進行測量,來研究兩者的關系,所以可以進行科學探究;E.應該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嗎,該問題太廣泛,鼓勵不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無法用測量的數據來表示,故該問題不能進行科學探究。故答案選BCD.(2)發現問題:兩個同學走在沙灘上,一個同學的腳印深,另一個同學的腳印淺,問題是腳印的深淺,而影響深淺的可測量因素為同學的體重或腳底的面積,所以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腳印的深淺與人的體重有關嗎?(或人的體重對腳印的深淺有影響嗎?或者如果改變人的體重,腳印會怎樣變化?)。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 自行車輪子的直徑約為1.5m
B. 一棵大白菜的質量約為10kg
C. 一個中學生站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D. 人步行的速度約為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選項中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是( )
A.用濕手撥動空氣開關
B.電線的絕緣皮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C.在未斷開電源開關的情況下更換燈泡
D.把用電器的三腳插頭改為兩腳插頭接在兩孔插座上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始于對靜電現象的研究,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摩擦起電創造了電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負兩種電荷
C.同種電荷相吸引,異種電荷相排斥
D.從靜電現象認識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